潮新闻 记者 高心同图源 视觉中国科技,正一日万里。马路上无人驾驶汽车自如行驶,电脑里AI自动书写着文字,房门外机器人送来我们的餐食,超市收银处对着摄像头微微一笑,扫脸支付便快速完成。人类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惊喜,也在悄悄从各个角落退场。
潮新闻客户端 熊培云 作家、南开大学副教授、曾担任春风悦读榜评委的熊培云,曾以《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等作品备受好评。近日,他推出新作《人的消逝》,这是一本人工智能时代的反思之作,反思高歌猛进的21世纪之作。
“思想者”熊培云出新作了。十年前,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等作品中追问作为个人,我们为建立一个平等、公正与宽容的社会能做哪些努力。十年后,他的新作《人的消逝》依然紧密关照现实生活,只不过这一次聚焦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欣欣向荣之科技,更关注的是人类与科技的关系。
时隔数年,学者熊培云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只是这一次,他收敛起昔日熟悉的评论笔锋,转而以诗歌记录灵光一现的思维火花。回顾这些年,熊培云坦言自己似乎渐渐进入某种“无能为力且无话可说”的状态。毕竟,“一个人如果过多参与公共生活,难免会受困于一地鸡毛”。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熊培云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之江文化,2024年12月。推荐理由:正在刷手机的朋友,互联网是使人更容易找到朋友获得友谊,还是将人变得更孤独?这是一个陈旧的媒介问题。只因为我们如今都自觉地绑定在这张庞大的工具之网,没法避开这个疑问。
OpenAI官网上Sora的部分展示本文选自《人的消逝》,作者 熊培云01平庸之恶回望我出生的20世纪70年代,家里的动力是水牛,被养在离家不远的牛栏里。牛的能源是草。而站在今天眺望20年后的未来生活,在我的家里一定会有机器人,而2045年被无数预言者定为“奇点”。
潮新闻客户端 马启代很少谈诗,特别是具体谈一个人的诗歌。何况我与冷盈袖在年龄、地域、性别这三个硬性指标上都相差很大。说到底,真正的诗遇到真正的读者是无须说的。一句话,如果不能有精神和经验上的共识,说再多的话也许都没有什么意义。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美]何伟亚 著徐萍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0月与过去的帝国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不同,另辟蹊径,重点探究英国的印度军事资料,尤其是英属印度陆军军事情报部门在1880年至1940年间制作的路线书和军事报
《黑神话》上线时在国内外社交平台的讨论热潮历历在目,它承载了中国游戏文化走出去的希望。而作为国产第一款“3A”制作,文化背后的技术,则成为驱动这种希望最根本的保证。最新的技术永远不会缺席新闻的头条,人们也习惯于用技术的发展来作为衡量进步最重要的指标。
1.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但绝不是卑微!(毕淑敏《人生的沉思》)2.远离闹剧。(亚当斯研究所《不生气的100种方法》)3.肚子里养蛇,饲养,饱受折磨。(博尔赫斯)4.在遭遇生活的低谷时,有谁不是在一边“丧无止境”地抱怨着,一边又义无反顾地热爱生活!
北京|全球巨变与中国经济的未来时间:1月4日(周六)14:30-17:00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二层活动区嘉宾:高柏(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封凯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我们正面临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
1 长安街读书会第20250101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