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一分钟弹出了3个广告,真不知道是在玩游戏还是看广告。”北京玩家小刘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抱怨道,当下很多小程序游戏,广告泛滥,严重影响了游戏体验。记者调查采访发现,这些广告中还含有不少诱导消费、低俗等不良信息。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玩游戏,一分钟弹出了3个广告,真不知道是在玩游戏还是看广告。”北京玩家小刘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抱怨道,当下很多小程序游戏,广告泛滥,严重影响了游戏体验。类似的吐槽在网上有很多。
某游戏在宣传时为了“蹭热度”,使用了某热门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台词等元素进行推广,导致玩家误认为这款游戏是电影的衍生品。这样的“傍名牌”行为,是否损害了电影权利人的合法竞争利益?近期,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
每逢“6·18”“双11”购物节来袭,直播间就成了卖货主战场。个别直播间主播为了“吸粉”“卖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由此引发不少消费纠纷。近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产品责任纠纷案件。
为省心选择跟团出游,却因旅行社乱改行程、强制消费而倍感糟心;酒店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际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承诺的景点数量多,实际去游玩的寥寥无几……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研学游”“低价游”等欺骗诱导、暗藏陷阱引发的相关投诉排名第四位。
今年3·15期间,南方都市报曝光了贪玩游戏旗下多款游戏广告货不对板、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查看报道)。针对南都的报道,贪玩游戏回应称已开展“自查自纠”。如今,距离问题曝光已过去两个多月,贪玩游戏“自查自纠”做得如何?相关问题是否如其声称的已作出改善?
为省心选择跟团出游,却因旅行社乱改行程、强制消费而倍感糟心;酒店宣传图片光鲜亮丽,实际却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承诺的景点数量多,实际去游玩的寥寥无几……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跟团游产品“货不对板”现象时常出现。
近期,南方都市报收到多起玩家对贪玩游戏的投诉:广告承诺的“无门槛提现”福利无法兑现,涉嫌虚假宣传;广告宣称“永不氪金”,游戏内却频繁提示“花钱以快人一步”等。南都就此进行深入调查并于3·15期间发出系列报道(查阅专题)。
8月3日上午,《经济参考报》在《“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一文中指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普遍,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并点名腾讯《王者荣耀》称“处罚力度要同步跟上”后,该报道迅速在市场引发轩然大波。
游戏虚假广告屡“罚”不止。近日,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互爱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互爱互动)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9.8万余元。据记者了解,互爱互动两次因游戏广告虚假宣传被处罚。
导读:在拿捏用户心理层面,这款广告的创意的确做到了极致。虚假广告宣传形式称为玩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经过实际游戏对比,全网打广告的《生存挑战》在游戏内容上与《末日血战》并无区别。《生存挑战》更像是一款游戏玩家口中的“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