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6月25日电 (记者 孙睿)“五年来,青海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容量达2.97万人份,实现捐献78例。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万余人,实现捐献6例,捐献器官和组织18个,帮助危重患者重获新生。”青海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孟海24日表示。
10月13日上午,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市红十字会、市委文明办主办,市红十字会“三献”知识宣讲团、龙岩市新罗区壹公益社会工作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生命之约·大爱传递”环湖接力公益行暨人体器官捐献集体志愿登记活动在龙津湖公园顺利举办。5个志愿服务组织的近百名志愿者参与活动。
10月13日上午,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龙岩市红十字会、龙岩市委文明办主办,龙岩市红十字会“三献”知识宣讲团、龙岩市新罗区壹公益社会工作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生命之约·大爱传递”环湖接力公益行暨人体器官捐献集体志愿登记活动在龙津湖公园顺利举办。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逝者,在他们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们的身体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为活着的人带去生的希望。日前,在沈阳市遗体捐献纪念广场,沈阳市红十字会以“生命·礼赞”为主题举行了大型缅怀纪念活动,缅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通讯员 但唐静 郭心雨7月31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赤壁市正式启动“携手你我 让爱传递”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点,旨在提升公众对红十字事业及“三献”(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更多人加入爱心传递的行列中来。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7日讯(通讯员 武海亮 记者 郭芝桃)近日,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人民医院49岁的护士游湘萍因意外受伤,经抢救无效脑死亡后捐献器官,完成了她“最后一次救死扶伤”,却给了3条生命新生的感人故事。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近日,东阳市佐村镇香溪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村里七旬老人金茂根离世,其生前签署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书得以践行,这一善举照亮了整个村庄,引出一段段生命延续与大爱的动人篇章。
来源:【云新闻】2024年5月9日,这天对于王海璐博士来说非常有意义,她专程来到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进行了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我参加过许多慈善活动,捐献遗体器官也是一种慈善,我想参与”。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10月26日讯(通讯员 武海亮 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今天,“医者仁心˙大爱传递”暨龙山县人民医院游湘萍同志追思会在龙山县举行。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沉痛的心情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现场数百名医务人员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集体登记。
记者7月9日从市红十字会获悉,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重庆市已成功实施106例器官捐献,这意味着我市在半年内实施器官捐献突破100例,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45.2%。这是近年来我市实施器官捐献突破100例最快的一年。
2月16日,因病去世的长沙宁乡市民周望池捐献的角膜成功移植给一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让他重见光明。早在2020年7月,周望池的岳母熊子令老人逝世后就捐献了角膜和遗体。目前,这个大家庭已有7人相继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他坐在轮椅上宣讲,他是全国首支大学生器官捐献志愿者团队的创建者,是山东省第一个签署器官捐献协议的在校大学生,他就是烟台向阳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刘杨。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却以超强的毅力与智慧,独辟蹊径,将自身的苦难化为不竭的奉献之源。
新华社南昌10月9日电(记者刘佳敏)“我的战友都不在了,现在的精神物质生活这么丰富,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离世后我把能奉献的都奉献了,大家要为我感到高兴。”时年95岁的抗战老兵刘善文生前这样说道。三年前,刘善文去世,他的家人按照其遗愿,捐献了老人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近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红十字会联合弥渡县人民医院、弥渡县中医医院分别举行“生命之约·大爱传递 让人道之花绽放”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登记主题活动,100余名医护人员集体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用无声大爱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11月5日,东营市红十字会收到来自朱小敏、史琳羽的定向捐款,这是她们连续三年向遗体器官(角膜)家人定向捐款,帮助6-18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去年捐了之后,她就说要一直做下去,这不她在外地出差,让我赶紧帮她捐上。”朱小敏的家人将她的心意交给了东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