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从小有两大梦想:吃上肥肉馅的饺子,娶上石匠家的女儿。肥肉馅的饺子吃上了,石匠家的女儿却没能娶得上,娶了一个棉花厂的姑娘,这个姑娘叫杜勤兰。莫言一直觉得吃苦耐劳的女人才最符合中国女性的美好形象。这个名叫杜勤兰的棉花厂姑娘自然符合,莫言对她心生好意。
莫言是唯一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创作的《红高粱》《生死疲劳》《檀香刑》《蛙》《食草家族》《四十一炮》等作品深受读者欢迎。莫言可谓是著作等身,名震文坛,而他的妻子杜勤兰在小学只读了两年,属于半文盲。
“杜勤兰,你知道不?我一直喜欢你!”“那你赶紧托媒人上俺家提亲啊。”从此莫言跟她的妻子走到了一起。杜勤兰女士,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妻子,是一位来自山东高密的本地人。虽然她只完成了小学二年级的学业,但她的内在品质却是无可挑剔的。在外貌上,她或许并不出众,但她有着独特的魅力。
2012年,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来自中国的作家莫言。国内得到莫言获奖的消息之后,毫不吝啬地将铺天盖地的赞誉抛给这位中国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是没过多久,赞扬声就被指责声淹没了,当时的赞扬有多热烈,声讨莫言的声音就有多激烈。
莫言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重要作家,生于山东高密,年轻时当过农民,放牛、割草、种高粱、种棉花、割麦、推车、挖河,什么都干过,7年后推荐当过工人,后来当兵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长期的农村生活,与乡间社会朝夕相处,乡村的魅力与痛苦都深入到莫言的骨髓,变成了他笔下独特的文学作品。
2024年9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青创会上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梦——报名移民火星的志愿者。提到幻想,莫言在创作早期就发表了诸多具有幻想色彩的小说。诺奖评委会曾称赞他的想象力“飞跃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莫言借助其超凡的想象力打量着现实,通过小说审视着生活。
莫言是中国首个文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小说《蛙》曾有过颇多的争议,这部反映中国计划生育内容的书,有人说他描述的事件太阴暗了,有人说他是反映了农村的实际状况,因此小说褒贬不一,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的女儿管笑笑也不甘落后,遗传了父亲的优秀基因,在“大一”就发表了长篇小说,《一条反刍的狗》,跻身文坛新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