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李豌福建游神、潮汕英歌舞、甘肃社火、济南高跷……这个春节,全国各地“出圈”的非遗民俗活动格外多,如英歌舞,甚至从国内火到大洋彼岸。火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又能对海南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播产生哪些启示?万宁青红龙演出现场。
日前,千万级粉丝博主江寻千(九月)与青年演员南笙在潮州古城演绎了一场热血澎湃的英歌舞,“中华战舞”的顶流魅力叠加知名博主的超绝影响力,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现场围观,同时引发线上网友广泛关注。锣声响,英歌起。
听曲要听唱腔绝美的昆曲、送礼要送亲手制作的藤编灯笼、首饰要带复古民族风……随着“国潮”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届年轻人对非遗有点“上头”!正是这样的契机,让不少非遗传承人看到了机会,他们走上社交平台或者短视频平台,主动拥抱流量,希望非遗被更多人看到。
潮新闻 你随手拿起一杯奶茶,杯身点缀着苗绣纹样;你身穿的潮流服饰,图案灵感源自非遗织锦;你日常使用的茶杯,竟是非遗钧瓷打造……非遗不断“上新”,在助力消费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非遗相关企业已近14万家,2023年淘宝天猫平台的非遗相关产品成交额更是突破千亿大关。
在巴黎奥运会赛场,当19岁的邓雅文登上最高领奖台时,她佩戴的一枚中式白玉发簪格外醒目,衬托出中国冠军的典雅感。同样的,李发彬获得举重项目冠军时,其亲友戴上泉州簪花的祝福照片传遍海内外。发簪与簪花,这些展现中国美的传统元素频频亮相。
今年国庆节假期,各地举办的非遗市集、展览、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去打卡。如今,非遗不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走进大众生活,成为不少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
“非遗版”春节,亦是深度旅游元年。记者近日从美团方面获悉,春节假期前五日,“非遗”搜索量同比上涨212%,“非遗体验”搜索量上涨387%,“非遗手工”搜索量上涨790%,“春节庙会”搜索量暴增633%,“古城酒店”搜索量上涨228%,近四成非遗搜索者为“00后”年轻人。
在日前举行的2022非遗国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专家看来,国潮的核心是“国”,底蕴在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而表现形式则是“潮”——是结合当下新人群、新需求、新技术、新场景后产生的新事物,以及新的展现方式。
来源:上游新闻6月5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抖音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国家级濒危非遗相关视频数量同比增长33%;“00后”和“60后”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