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虚构的桃花源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之令人陶醉,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价值。《桃花源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我在头条搞创作#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自陶渊明写出桃花源以来,已经历了一千五六百年。自后世人却一直找不到桃花源,但又心向往之,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自建桃花源。大凡现存于世的古代庭院园林,还有现在的园林艺术,不论是居远山,还是处闹市,都是让人停留在里面的时候,感受山水之乐,忘乎外界之嘈杂,仿若一处桃花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中对美好事物的期许。桃源文化悠久绵长,不仅唐宋元时期都有相关诗文创作,据画史记载,李昭道、荆浩、关仝、郭熙、李唐、赵伯驹、赵孟頫、钱选、王蒙等历代名家都曾以《桃花源记》为创作题材。
又一旅游景点“加入”到背诵经典诗词可免门票的行列。据微信公众号“中国庐山发布”消息,2024年5月19日至6月18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庐山开展背诵免门票活动,只需现场背诵《七律·登庐山》和《桃花源记》全文,即可免门票畅游庐山风景区(含环山景区)。
【原文】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东晋末年,其时政治非常黑暗,封建剥削压迫十分残酷,加上连年内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部编版七年级(上)001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0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