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俄罗斯网友的口中,是每每提及的一件文化现象。但这部中国拍摄的电视剧,并没有俄文版,所以,在网上,可以看到俄罗斯网友提到这部中国主导拍摄的电视剧,但是很少有人看过这部剧。
导读重点: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散发着那个带传奇色彩的时代急风暴雨的气息。当一名英国记者问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第十四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诚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能算科班的作家,是因为身体残疾,为了继续给病床上的生活寻找意义,从而选择“从文”,因此有一些文法和技术上的缺点,但是,多年后,重读由企鹅经典文库再版的这本《钢铁》,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钢》在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其影响力在文革时期形成,当时中国青年出于对革命的向往,和对阶级斗争的探索,对世间的各种情感抛诸脑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成为了对当时中国青年影响力最大的书籍之一。
在我国四五十年龄以上的人,谁没有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呢?书中那段风行一时的话:“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8月8日,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方报业289艺术、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于线上举办。鲍十在文学创作领域深耕多年,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拜庄》,长篇小说《痴迷》、《好运之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