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的美苏冷战是全人类面临的艰难时刻,其在全球引发了剧烈动荡,并推动了军工企业的大发展,比如在直升机领域,全球现在正在服役的先进直升机大多出自于那个时代,而新世纪以来仍未推出了哪怕一款经典之作,仅仅是在过去基础上持续升级而已。
在苏联末期和俄罗斯早期的时候,俄国人对于自家航空兵部队主战装备建设上是非常纠结和反复的,因此当时卡莫夫设计局的卡-50系列武装直升机和隔壁米里设计局研发的米-28系列武装直升机承担的任务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情况,而且这两款武装直升机在各项性能指标上也没有存在明显的差距,不过在气动外形设计上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
前言: 俄罗斯一直处在军费紧张状态,武器发展和人员训练非常落后,导致在乌克兰的战斗中损失了许多直升机,实战暴露出卡-50攻击直升机适应性较差,俄军缺乏精确制导武器和夜战装备,直升机不得不在白天执行近距离攻击等很多问题,虽然归根结底就是缺钱,但对正在大力发展直升机的中国军队来说这也是一场有益的参考,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大量服役的直升机部队战斗力而又要尽量避免像俄军那样损失惨重,是中国直升机部队的研究课题。
近日,十余家中央媒体探访了航空工业航宇,“揭秘”了我国航空安全防护救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在航空工业航宇襄北试验基地,先后4代共7型弹射救生座椅通过研制试验与性能鉴定,装配在各型国产战机上;也是这里,结束了我国出口飞机需要装配外国座椅才能卖出去的历史。
近日,一段俄军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的战斗视频流传网络,由直升机领航员兼武器操作员从第一视角拍摄,反映了俄乌冲突首日俄军空降兵突袭安东诺夫机场的实况,视频显示卡-52以机载机炮和火箭弹频频攻击地面目标,同时屡遭乌军防空火力的攻击,最终受伤迫降,机组成员弃机后持枪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