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绪丽父母亲来城里了。我打算第二天带他们去海边,父亲说:“下回吧。”原来,第二天是乡下老家的赶集日,父母亲要赶回老家,去他们熟悉的集市上买秋白菜的种子。时节已是立秋。立秋种菜,小雪窖菜,节气该有的仪式感,在父母亲那里一样都不能少。
撰文:孙秀华本专栏近期已发表了写蟋蟀的一篇文章《感时歌蟋蟀,促织动秋音》,但古往今来,最具诗意的蟋蟀歌吟,还是寒蛩鸣叫。“蛩”字也写作“蛬”,虽有蝗虫意项,但在古诗词里都指蟋蟀,“寒蛩”指向秋深冬初的蟋蟀则更是确定无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掐指一算,“蛰伏”宁德师范学院蕉城校区已二十余载,有时长住数年,有时暂居几月,来来去去,目睹过其曾经的峥嵘,也体味到当下的清幽。毕竟,院系搬往东侨校区后,这里便成了老院,也留下一摊旧迹。深秋已至,老院风物又沧桑了些许,除了蛩语,万籁俱静。
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