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12日讯(通讯员 刘文斌 肖兴康)从蓝山县城出发,经过20多分钟车程,来到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远近闻名的蓝山谷景区就在村里,景区一年四季风景各具特色,春有樱花、夏有杜鹃花、秋有枫叶、冬有雪景,带动景区周边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福建省屏南县龙潭村,处于闽东大山褶皱当中,有五百年历史但籍籍无名。在近期的央视镜头里,这个曾经户籍人口1372人、常住人口仅剩不足百人的小村庄,已带动周边三个村庄形成龙潭片区,年度接待游客百万人次,成为了大量年轻人向往的乡村梦想基地。福建省宁德市,游客在龙潭村参观游览。
来源:陕西农村报 “现在唐河景区的变化特别大,道路宽敞了,环境也整洁了,停车和吃饭都很方便,非常适合带着家人、朋友来游玩。”5月20日,在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胡家山村游玩的李女士说。胡家山村毗邻宝鸡峡水库,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白塔沟、唐河等景区宛如人间仙境。
青山如黛,绵延起伏,如梦似幻;流水潺潺,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广阔田野,人文风光,相映成趣……近来,晋中寿阳县南燕竹镇南燕竹村仿若静卧时光深处的隐者,成为一方诗意的栖居地。而这令人向往的美景,离不开村里对环境持续不断的治理和建设。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5日讯 7月4日,记者跟随“改革潮涌风正劲 齐鲁扬帆征新程”山东改革·媒体行集中宣传活动来到济宁。邹城市大洪沟村原本是一个仅有63户、233人的小村落。几年前,这里还面临着人口外流和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大洪沟村迎来了转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陶冶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水泥之乡”,早早迈入“亿元村”行列。如今,印山村亮出新身份——乡村旅游网红村。在天玺湖的柔波里徜徉,在乡间小道上散步,在迷宫般的酒窖洞穴里穿行……这个春节假期,印山村又迎来了游客高峰期。
将典型村的建设和培育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的重要载体,是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正果镇集中资源、力量和智慧,努力让这些村庄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和标杆,引领和带动周边村庄乃至更广泛地区的乡村振兴进程。
来源:人民网 游客们来到灵谷峰准备登山。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游客们来到灵谷峰准备登山。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游客们来到灵谷峰准备登山。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旅游公路穿过村庄直抵景区。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山下民居整齐有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百节年为首。春节期间,在杨凌揉谷镇田西村,红彤彤的灯笼挂满枝头,赏秦腔、看马戏、逛大集,昔日的小村庄变身年味浓郁的“景区”,游客纷纷在这里“打卡”,体验浓浓的新春味道,满满的春节仪式感里,既承载着收获的喜悦,又饱含着奋进的雄心。
黄岭镇南清村一角。赖广昭 摄黄岭镇南清村“小桥流水”美景。赖广昭 摄黄岭镇南清村天鹅湖。赖广昭 摄俯瞰黄岭镇南清村。周启昌 摄旦场镇红花坡村民在小公园里聊天。邓建青 摄旦场镇红花坡村,一条沥青路向里延伸,干净整洁的乡村面貌映入眼帘。旦场镇红花坡村小公园。
本报讯(记者尹小剑 李振阳 通讯员聂建武 王丽君)4月25日,从新县县城出发,沿着红色大别山一号旅游公路南行,茶山连绵起伏,湖水碧波荡漾,古树根深叶茂,不到20分钟,便来到了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一个依山傍水、悠然恬静的小山村。
中新社漳州12月4日电 题:闽南小山村的蜕变:“赊寨”变景区 村民变股东作者 叶秋云色彩斑斓的“瓢虫屋”民宿、畲族民风墙绘……这些景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东北部的官畲村,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昔日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小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