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问:“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养活了几亿人,为啥超市里买不到他的大米?”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背后的“神仙操作”——原来,这口“吃不到”的饭,藏着中国人饭碗的终极安全感! 袁爷爷的超级稻,走的是“高产硬汉”路线。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是非洲第一大岛。这个非洲岛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优质的水稻种子和成熟的种植技术,马达加斯加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大米。不过如今,该国拥有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希望,那就是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
来源:经济日报今年是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有关机构发布了一组数据:50年来,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进入20世纪,玉米、高粱等作物已广泛利用杂种优势,水稻领域却迟迟未有突破。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张尚武通讯员 刘洋【江湖传说】水稻的高产与优质是一对矛盾。曾经有人这样说杂交水稻:虽然高产,米质一般。近年来,以隆平种业科学院杨远柱为首的育种团队,不断推出水稻新种质,加快品种选育创新,育出了“悦两优2646”为代表的高档优质杂交稻。
央视网消息: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角,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从前,这里的水稻种植一直都是“靠天吃饭”,由于缺乏优质的水稻种子和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马达加斯加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米。中国专家的到来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增产增收的希望。3月,一片片广袤的稻田里,青翠的稻穗正迎风生长。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些袁院士曾期盼多年,遥不可及的美好梦想,如今已经照进了现实,并且正在不断创下新的奇迹,近日,河北杂交水稻基地再度传来好消息,让中国又在世界上火了一把,那就是杂交水稻创下新高,平均水稻亩产量达到了1326.77公斤,而这次的实验项目是袁隆平院士亲自交办的项目,如今终于取得了圆满成效,在告慰袁老的同时,让所有人都可以放心的是再也不愁没饭吃了。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与技术以及首次成功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 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并获得了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但是因为Henry Beache的设想与方案存在着一些缺陷,无法大规模推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刘静)刚出锅的米粒香气扑鼻,晶莹剔透,每一粒都饱满圆润,口感柔软又不失嚼劲。11月25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进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吃上了用今年的新米煮出的大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