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天气晴好,我骑行电驴绕渣江镇、石狮镇、方大屋、盐田桥、高真村、花江村巡游,下午沿着在山区蜿蜒的045县道走到盐田桥村时,一架“天桥”横卧大山之间,这是灌溉水渠,从左侧往右边望去,像一条气势恢宏的巨龙,横卧大山之间,水渠下黄花遍野,不远处还有老农挥鞭赶牛犁田,这可是回老
作为山区,大片土地多处在山地丘陵地带,最适宜耕牛劳作,现代农机具亦难以替代它的作用。如果不重视耕牛数量减少的现象,将给山区农村带来十分不利影响。那为什么导致现如今耕牛越来越罕见了呢?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原因:1.农业用途被取代。
“ 一年之计在于春”,四月的祁东,春意盎然,勤劳的祁东人已经进入繁忙的春耕。过去那个年代,每到这个春耕时节,总能在祁东农村的田间地头看到了农民伯伯们用牛耕田的身影。现在,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机械化的“铁牛”取代了耕牛,现场看到牛耕田真是难得一见了!喉!”“喉!”“喉!
“但凡是能为咱农民带来实惠的东西,但凡能解决咱农民种植难题的东西,无论价格高低,这都是咱农民最需要的,作为服务农业的生意人,谁能办到这一点,谁就能赚钱,谁能帮咱农民减轻种植负担,谁就能得到认可,生意红火那是必须的。
到了地头,给牛儿套上轭头,扣上缆子,牛绳系在犁尾,一声:起,牛儿便迈步往前拉,犁地的人在后面一手扶着犁、一手握着鞭子跟着走,时不时扬起鞭子在空中“啪”地打个响儿,并不是打牛,而是给牛儿鼓劲,也给自己提精神。牛儿笔直往前走,去时顺着左边走在犁沟里,一犁上头回转时要踏着右边的泥坯走。
自古以来,牛是人们耕种田地的主要牲畜,也因为这样,人们说到牛和地就会说“牛耕田”。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从人类驯服了牛的时候开始,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了。据说远古的时候只有黄牛,而黄牛是住在天上,受天神管理。天神不准地上的人种田、收割。
最近几年,我国的农村发展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很多农村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不但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还有了走家窜寨的水泥路,小日子是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家里有年轻人,交点网费就可以直接上网,可以说是10年前的县城,很多也就这个配置。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亮 通讯员 陈紫高【田间课堂】学习科目:机械化翻耕拜师地点:宁乡市回龙铺镇沿河村师傅名片:李应台,男,58岁,宁乡市回龙铺镇沿河村村民,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李应台全家7口人,共有14台(套)农机,承包水田逾1000亩,年收入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