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年春晚到元宵晚会,身穿花棉袄、表演秧歌舞的人形机器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不少人对人形机器人充满好奇。在北京,人形机器人都有哪些“看家本领”?又能在哪些场景“大展身手”?记者走进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探寻人形机器人背后的奥秘。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9日至11日在乌镇召开,因“网”而兴,乌镇水乡的数字之旅汇聚着世界的关注。对话科技,触摸世界,浙江在线近期推出“Hello科技”系列报道,带大家感受跃动的互联网“脉搏”。
在2025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意融合舞蹈节目《秧BOT》的“火”了。节目里,舞蹈演员和人形机器人一起扭秧歌,展示了机器人在未来人类生活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机器人到底能做些什么?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形机器人和六足机器人多场景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多次突破。
蛇年春晚舞台表演“赛博秧歌”的人形机器人,是否能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实际上,随着算法、大模型、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它们能表演、能养老、能上班……未来也将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摘要:现在机器人火的不行,关于它的消息铺天盖地,本文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略显奇葩的机器人,为大家茶饱饭足之后提供一些谈资。最近机器人又开始火了,关于它的消息也是一波连着一波。什么马云壕掷145亿(日元)投资机器人,大众机器臂杀人事件,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