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已过,大年来临,想想后天就要踏上回乡的火车,有点莫名的情绪,“乡愁”这个词涌上心头。“乡”,家乡是对我熟悉又陌生的边疆小城,十几岁离开去哈尔滨上高中、大学,毕业后同万千学子一样挤进大城市,占领北上广。
临近过年,又是一年一度的“人类大迁移”时刻,你还记得自己曾经坐火车的故事吗?摄影师王福春,曾经作为铁路工人的他,从上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记录中国火车上的人。他用相机,记录下了中国人的变化,铁路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哈尔滨站 1994年春运,人们围堵在火车门口。
一九八六年,摄于哈尔滨至北京的列车上。一九八九年,摄于牡丹江至长汀的列车上。一九九四年,摄于哈尔滨站。一九八九年,摄于北京至广州的列车上。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赵凤兰又值一年春运忙。对于每个奔波在人生旅途的人来说,火车承载着归家的渴望和浓浓的乡愁。
这些历史画面,要感谢一位摄影师王福春,他连续40年拍摄列车,上千乘次,几十万公里,近10万张底片,拍下了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他的作品《火车上的中国人》成了中国摄影史上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系列作品之一,他也因此跻身“亚洲最具影响力的30位摄影师”之列。
“卖淫、嫖娼、吸毒、犯罪,全在车里头,社会有啥,它就有啥。”在第一辆高铁驶出站台之前,火车一度是中国行进的方式。纤细、闪亮的铁轨,从辽远而不知名的地方延伸过来,摇摇晃晃的车厢载着千差万别的人生,把那个刚松了口气的中国社会马不停蹄地发往下一个时代。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从王福春同志治丧委员会方面获悉:中国著名摄影家、北京公益摄影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福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13日上午6点零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3月13日,中国摄影家王福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9岁。王福春常说自己是“离人最近”的摄影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他搭乘火车来往于神州大地,穿梭于列车车厢之间。旅途生活、人生百态,被定格在他的作品里,历久弥新。他将车厢视为一个“微缩的小社会”。
在未来生活越变越美好的时候,回忆王福春留给我们的记忆瞬间,品咂岁月的滋味,我们由衷感谢一代摄影人的付出……文 | 姜浩峰昨天(3月13日),在微友“小站风景”的朋友圈上看到王福春去世的消息,不敢确定是真的。还没来得及向这位铁路上的摄影朋友求证,却看到王福春先生的微信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