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9时,静安区彭一小区旧住房拆除重建基地启动了选房摇号仪式。首批选房居民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陆续选出了心仪的住房。72岁的包嘉龙老人摇到了“1号”,他围着小区新房“沙盘”转了几圈,最后选定了一幢高层中位于15楼的住房。“距离‘新房梦’更近了!”包嘉龙说。
提起蕃瓜弄,老上海几乎尽人皆知。20世纪70年代,一篇题为《蕃瓜弄变了样》的文章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让蕃瓜弄闻名全国。如今,一项“原拆原建”的老旧住房改建工作正在这里进行,有望探索出一条“提品质、控成本、可持续”的城市更新之路。
百分之百了!百分之百了!2024年12月31日下午,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瞿中居委会活动室里,打浦路339弄4-5号、6-7号以及打浦路303弄27-28号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工作会还在推进。征收员从旧改征收基地一路飞奔过来,人还未进门,就先听到了报喜讯的声音。
“多少年了,终于可以告别厨卫合用的日子了!”2月10日,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举行中兴路1377弄5-14号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生效仪式,现场锣鼓喧天、彩带飞舞,居民欢呼雀跃、热烈鼓掌。中兴路1377弄5-14号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生效仪式现场。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徐汇区再次传来旧改好消息。继日前湖南街道张家弄地块片区房屋征收100%签约后,位于枫林街道的天钥新村(六期)旧住房更新项目也于近日启动签约,仅用2天时间,就于1月23日实现全部628证居民100%签约。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寸土寸金的上海内环,闻名遐迩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附近,分布着一片承载了半个多世纪记忆的老旧小区——徐汇东安新村。11月中旬,随着签约期截止,东安旧改项目实现100%签约。至此,这个上海史上最大单地块旧改征收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
黄浦江畔,百年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不仅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名片,更是老市民居住密集的核心区域。然而,许多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因设施老化、空间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在此生活的居民。
主题记者会现场界面新闻记者 | 范易成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上海的“两旧一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具体指的是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这些区域往往存在房屋破旧、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差等问题,改造工作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1月1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举行,介绍民生服务保障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人社局局长杨佳瑛、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市住建委副主任裴晓出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位于上海火车站东侧的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刷新了上海两项“全市最快”记录——30天100%完成搬场,搬场后80天内实现开工,该项目从签约到搬场最快、从搬场到开工最快。
1年多,大变样!近日,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802弄52、53号楼成功完成原拆原建,老旧房屋实现华丽蜕变,34户居民喜迎交房回搬,迎接崭新生活。居民们进进出出,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大家或拍照留念,或热情相拥,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2024年4月11日,当我站在上海杨浦区一片被拆除的老旧居民楼废墟前,我突然迫切地想了解7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的事。采访结束后,我打开电脑,输入了关键词“上海两万户”,在一行行文字中,我的思绪也飘回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