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5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次派人参加在芬兰约察举办的第26届IMO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五大学科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我们一共参加了175届次,共计派出了803人次参赛,除了1985年、1986年最开始的2届IMO有2人未获奖牌外,之后的参赛者全部获得奖牌,共计获得625块金牌、143块银牌、33块铜牌。
交汇点讯 12月19日至25日,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暨第37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59位优秀学子聚首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此次竞赛共产生金牌183人,银牌219人,铜牌142人。
解放后,在华罗庚教授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倡导下,从1956年起,开始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在北京、上海、福建、天津、南京、武汉、成都等省、市都恢复了中学数学竞赛,并举办了由京、津、沪、粤、川、辽、皖合办的高中数学联赛;
近期,数竞、物竞、化竞比赛接踵而至!这让很多学生和家长不禁好奇,参加这些竞赛到底有什么用?我能参加吗?怎么参加?如何规划?那么,什么是五大学科竞赛?含金量难度如何划分?对升学有哪些帮助?一起来看!五大学科竞赛是什么?
近年来,一个在国内高中教育圈内已经逐渐形成共识的事实是:尽管五大学科竞赛奖项不能完全体现出一所中学的教学实力、师资力量和学校教育理念,但是,如果我们要衡量一所高中能不能算得上是顶尖高中,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标准,因为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一所顶尖高中的教学实力、师资力量及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