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自陈继儒《安得长者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两句是连在一起的,看到连贯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感觉之前的认知和解释是有问题了,是不是原来说女孩子不需要多读书,没有才华才是对的简直就是放屁。
新世纪以来,贵州文学色彩斑斓,从“60后”到“80后”,优秀作家层出不穷,成为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生力军。专栏《动静文学》以节选的方式,推荐贵州作家的作品。本期推介的是汪文学的《诗性风月之光华》第三章之四——“女子无才便是德” 新解。
在第1集中,沈梅庄精心打扮准备参加选秀,并打算在皇上面前如实说出自己读过《诗经》、《孟子》、《左传》这样高大上的书,来展示自己的才女人设。没想到她的母亲立刻纠正道:“错了,皇上今天是选秀女,充实他自己的后宫,繁衍子嗣,不是考状元,问学问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们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女人没有才华,才算道德高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本意是这样的:女孩子一旦识字了,世界变大了,活动范围变广了,反而容易被社会上的那些言情小说污染,容易心猿意马,读书越多越反动,容易不守妇道,所以,不识字的女人反而老实本分,更适合做老婆,更适合成家过日子。
在中国的旧社会,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人没有社会地位,女人在社会中是男人的附庸,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政治文化和阶层等级文化非常浓厚,“女人无德便是才”的思想在中国的北方地区的社会中漫延,女人的地位显得更低,在家庭中男人比较有话语权,家庭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由男人做主,女人在很多事务上都没有决定权,在中国古代的北方区域的家庭就把男人称之为“当家的”
在当代人的固定思维中,一直认为古代女子是没有读书机会的,因此当时盛行一句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女子不读书,没有才华就有优良品德,而是女子不要持才狂傲,只修习自身的才华,不注重优良的人品素养,并且从古至今,睿智博学、情操高尚的“才女”也备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