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介绍,中医学认为情绪波动后容易导致肝脾失和,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比如生气后或工作不顺利容易出现情绪不畅、胸胁胀闷不适、食欲下降、胃部胀疼等症状。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记者:秦宇龙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敏介
光明网讯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于时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在会上介绍,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后容易导致肝脾失和,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功能,比如生气后或工作不顺利容易出现情绪不畅、胸胁胀闷不适、食欲下降、胃部胀疼等症状。
2月4日是立春,从此揭开了春天的序幕。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此时寒气亦未尽消,寒邪最易伤皮毛,皮毛内应于肺,所以春季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特别容易生病。
今天(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袁萍提醒:春季养肝正当时,注重饮食调理的同时还应注重精神调理。
我一到春季总是情绪消极、变得懒散听朋友说我这是得了季节病“伤春”为何春季会出现情绪低落、做事懒散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调整这种状态呢?关于这些问题和小圈一起来看看!↓↓↓许亚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问什么是“伤春”?
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 (记者 雷妍)“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节气一到,不仅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人们的身体状态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宜情志舒畅,戒暴怒忧郁“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金辉指出,肝主春,与春气相通应。
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雨水时节乍暖还寒,降水逐渐开始增多,气候波动较大,易产生健康影响;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时期;此外,各地迎来学生开学季和返城务工季,国家卫健委提示仍要注意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自我防护。
国潮养生达人朱昱槟认为品茶可以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带头人李艳主任(左二)和主持人曾姐姐(右)观摩朱昱槟练习书法。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抑郁焦虑的情绪随之而来。在浮躁的情境下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是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此时养生需要关注哪些方面?01 饮食调养,减酸宜甘清明时节,饮食调养要减酸宜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张晓天曾介绍,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食用一些嫩芽类新鲜菜蔬,有助于祛除冬日浊气,升发春日阳气。
大年初六逢立春,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一、饮食调养五味调和,顺应天时:春季阳气上升,饮食需顺应阳气生发。可多食用韭菜、香菜、葱姜蒜这类味辛性温的食物,助阳气升发。中医五行理论中,酸入肝,春季肝气本就旺盛,要少吃酸味食物,以防肝气过旺乘脾。
来源:【青岛信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阳春三月正是人体调养身体五脏大好良机。一年之计在于春,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