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15:59来源:中国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图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倾斜式倒塌训练废墟,该废墟主要是模拟地震灾害发生后常见的建筑物倾斜破坏场景,倾斜一侧与地面平直处的原标高为3.5米,建筑倾斜度约19度。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董兆瑞)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坐落于北京西郊凤凰岭脚下,建成于2008年,建有综合训练废墟、基础训练场、绳索训练场、钢结构训练废墟等训练设施,已经成为国内外救援队的重要训练基地,2023年10月,该基地正式挂牌“一带一路”地震救援培训基地。
来源:工人日报 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升公众地震应急避险技能,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5月12日至15日,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办防灾减灾公众开放日活动。
央广网北京8月31日消息(记者 庞婷)从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芦山地震到尼泊尔地震、日本地震海啸、巴基斯坦洪灾,每次救援中,都有中国国家救援队的力量。2001年4月27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为“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
坐落在北京凤凰岭脚下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训练废墟模拟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多种常见的建筑物倾斜破坏场景。其中有一座倾斜式倒塌训练废墟,走进这里即可让人头晕目眩。在斜着的楼里斜着站,成为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来源:【人民日报】今年5月12日是第十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突出主题、广泛发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实战演练,提高遇险处置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队伍应对大震巨灾实战救援能力,持续推动地震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根据总队统一部署,福州支队秉承“以战领训、实训强能”原则,依托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优选训练教学团队,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地震救援技术理念,设计开发培训课程,积极推进全省建筑物倒塌(地震)救援实战化教学训练试点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关注我们!日前,由中国政府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校园安全与儿童伤害应急救护研修班在青岛开班,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保加利亚、埃及、伊拉克、巴拿马、萨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8个国家的30名学员参加研修。
近日,记者深入北京市、河南省应急救援队伍基层一线实地采访。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一批不断进取的先锋、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以及他们在应急救援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平顶山队完成煤矿事故救援任务后升井锤炼精兵,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坚守有声。
5月11日,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的“防灾减灾:从基层做起”论坛在青岛举行。论坛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部署,提升全社会预防灾害风险意识,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记者 房满地日前,记者走进泌阳县蓝天救援队,满墙的红色锦旗映入眼帘,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得到了很多群众的认可,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王建磊骄傲地说。2018年,王建磊成立泌阳县蓝天救援队。
9月15日,我们将迎来科普界的盛会——2024年全国科普日。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科技部等21个部门共同主办,构建起多方协同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全国科普日活动精彩纷呈,从哪儿看起?
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2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能在退役后继续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幸福的事。我们的付出能得到群众的好评,再苦再累也值得。”2024年,是吴茂平作为退役军人加入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的第4年。
“5·12”汶川大地震中,薛枭被困废墟80个小时。他被救出后的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冰冻的。”今天(5月12日),“可乐男孩”薛枭在一场防灾减灾开放活动亮相,再次分享自己汶川地震的故事,他称,保持健康的身体是他能在废墟下长时间坚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