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图表,北京,2024年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12月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春节,四川将举办“非遗贺新春—点亮中国灯”全国主会场活动暨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阆中古城过大年”春节文化活动、“蜀风遗韵 传承有声”非遗主题展演等●“羌年”的转名录,不仅再次确认了全世界对“羌年”非遗价值的认可,也意味着在中国政府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下,“羌年”的
来源:【天府融媒】12月6日,农历大雪节气,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羌寨,羌旗猎猎,灯笼摇曳,喜气洋洋的氛围荡漾在羌寨每一个院落,羌族儿女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12月5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
来源:【天府融媒】北京时间12月5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审议通过,将中国的三项非遗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包括四川的羌年。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国古羌城,当地羌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羌年(2024年11月1日摄)。新华社发(何清海摄)新华社成都12月7日电 题:人类非遗“羌年”在传承保护中再现活力新华社记者余里、王曦上午9时左右,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群山环抱中的古羌城开门迎客。
中新社绵阳北川11月3日电 题:“云朵上的民族”庆羌年迎丰收作者 王利文 杨勇11月1日,羌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羌年到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秋夜被篝火点亮。羌笛声声,鼓点阵阵,身着传统服饰的羌家儿女围成圈、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沙朗舞”,表达丰收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祈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潘文苑阅读提示“羌年”是集羌族世代相传的歌舞艺术、传统技艺、节庆仪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实践,是羌族文化的全方位展现。12月5日,“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将“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族同胞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