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对朋友前路珍重的祝福诗,不但让诗人留名千古,也让阳关也成为中国人心中永恒的边关。古人西出阳关到底是怎么到达当时的西域、今天的新疆呢?阳关在汉代开始就是中原通往新疆的最重要关卡之一。
唐朝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代文人的诗词中,阳关常给人一种荒凉悲怆的感觉,皆源于西域的茫茫大漠,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提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境内,始建于西汉,是一座古有盛名的关隘。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扫除了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势力,将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版图。
在距玉门关60公里的南面,有一个关隘与玉门关共同构成中原王朝西出西域的两大门户,它就是阳关。从长安到敦煌,是从玉门关出西域,还是从阳关出西域,代表着走上两条不同的丝绸之路,走玉门关会去到北道,越过沙漠到达龟兹、疏勒、大宛。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唐代诗人王维送别友人时饱含深情写下的这首千古绝句,让阳关成为中国人心中一处重要的精神文化地标。阳关始建于西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汉武帝在古丝绸之路上设立的“两关”之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百年来,位于敦煌以西的玉门关、阳关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偏爱,也道出了这里重要的历史地位——汉武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列四郡,据两关”,玉门关和阳关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必经关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别友人时写下的千古绝句。阳关始建于西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汉武帝在古丝绸之路上设立的“两关”之一。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现存有阳关烽燧、阳关古道等历史遗迹。
你一定听过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里说的阳关,就在敦煌。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也是连通西域和欧亚的重要门户。这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吟唱的古城。而在如今游客的心目中,“阳关大道”更是光明、希望和美好前景的代名词。
行驶在河西走廊,车窗外,长城总在雪山、绿洲、戈壁间不经意出现。甘肃地形狭长,犹如一柄玉如意。如意中段,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就是走过这条著名的廊道,开启了中国人的丝路传奇。从此,丝绸之路便与长城相伴共生。
丝绸之路上的阳关演讲人:荣新江演讲地点:敦煌市阳关博物馆网络讲座演讲时间:2023年6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关隘,同时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本次讲座,我们主要讲述从汉至五代这段时间里的阳关和丝绸之路相关内容。
6月13日,游客在古阳关道搭建的木质浮桥上漫步,一旁是“古董滩”。中国日报记者 姜东 摄中国日报敦煌6月14日电(记者 姜东)2023年6月13日,中国日报记者探访阳关景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使得“阳关”成为了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地理名词。
请问,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嘉峪关还是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既不是嘉峪关,也不是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现在的甘肃省,具体位置是在敦煌市西南方向的古董滩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