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豆类营养全面,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从古至今尤为受到人们的追崇,入伏后气候炎热潮湿,用豆子煮汤来消暑祛湿也是传统的健康饮食方法之一,元代《世医得效方》中曾经留下一个消暑的“三豆饮”,用黑豆、绿豆和赤小豆组成,这次我们来分享一个“加强版”的五豆汤。
进入三伏天,酷热的天气确实很难熬,所以祛暑是必不可少的事,但对于大家来说更习惯于吃一些冰凉的食物来降温吧!一到夏天冰箱里必备的是:冰镇饮料、雪糕、冰激凌、冰啤酒这些,而有些人可能稍好一点,会想到绿豆汤,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呀!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2025年1月7日,腊八节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城市盐都区图书馆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民俗专家现场为广大书友介绍了腊八节的由来、传说和旧俗,以及腊八粥的做法,让大家受益匪浅。“腊八节的由来和相关传说有很多。
中医理论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夏季是四时之中阳气最盛的,心同样是人身“阳中之太阳”,天人相应、二者同气相求。所以,心气通于夏气,夏季养生的重心就是养心。夏季养心之路,一觉、二茶、三瓜、四汤、五果。
天气越来越热,湿热交替,大家常说的“湿毒”也悄然而生,湿最易困脾,脾胃消化功能差的宝宝们,在这个季节可就难熬了。乱发脾气、烦躁、睡不好、胃口不好、腹泻、湿疹、甚至手足口病等,都会找上孩子。可愁坏了宝爸宝妈们。
老话说“盛极必衰”,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但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下一个节气就要入秋了,高温潮湿的气候也会越来越少,但此刻的“三伏天”还要持续二十天左右,大家还是少不了吹空调和吃冷饮,外热内寒,身体受到内外夹击,疲惫的感觉也会随之而来,正是“暑伏无病一身虚”的时候。
因为进入农历六月后,就相当于一年过半,而且这时候北方种植的小麦都收割、晾晒结束,瓜果也大量成熟,人们就选择了在六月一日到六月十五日这段时间内来庆祝丰收,各家各户都会在家摆满瓜果,盛上新收的小麦,焚香燃炮来庆贺,大家也能暂且休息一下。
“大暑大暑,上蒸下煮”,暑、湿、热是大暑时节的气候特点,暑湿交蒸之下人们常有口渴身热、心烦气躁、身重困倦、食欲下降、大便稀溏等不适症状,而暑天人体阳气浮散于上,出汗较多,又易伤津耗气,因此这个时期的调养当以解暑祛湿,敛阳固表为重点。
入夏后,热浪夹带着湿邪,悄悄潜伏在脾胃虚弱的人体内。脾胃虚弱的人、湿气重的人,会被折磨的四肢乏力,脸上出油,身体沉重,最重要的是看上去肥了一圈。中医表示,夏天经常按摩一个穴位,适时喝一碗祛湿汤,能够打开祛除湿气的开关,帮助我们祛除湿邪,健康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