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卢旸当今舞台上,用传统唢呐演奏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演奏半音把握性差、音准不稳定、音色不统一、速度慢等,甚至有些音阶很难连续进行;在音乐进行中出现远关系转调,短时间内无法换乐器等。“传统乐器也要适应时代,与音乐艺术的发展一样与时俱进。
文| 李焱唢呐,作为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和流传甚广、技巧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宛西一带尤为盛行。一支小小的唢呐,历经沧桑,见证了民俗、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唢呐,俗称“嗽叭”、“响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州一代又称作“嘀嗒”。
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保利大剧院主办,山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承办的“中国梦、唢呐情”王高林师生唢呐音乐会。于6月17号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这是继2006年,王高林老师从艺四十周年唢呐作品音乐会后,时隔十年的又一次唢呐界盛会,也是王高林先生众多优秀弟子的一次成果展示。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在街道、在小区、在村口,在欢快喜庆的唢呐中,砀山县将一张张立功喜报送到了现役军人的家中,唢呐伴奏送喜报已成为该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砀山唢呐是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并且历史悠久。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一辈子有爬不完的山,种不完的地,唱不完的信天游,吹不完的唢呐。这点,也恰恰印证和练就了陇东人骨子里天生的豁达直率的性格,对生活和生命乐观坚韧的态度。打我记事起,唢呐就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候,喜欢和小伙伴们围着看那些吹鼓手吹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