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参加辽沈战役的东野13个纵队的司令员、政委在1955年授予军衔:1955年共和国军队实行军衔制,在授衔工作中,参加辽沈战役的东野26位纵队司令员、政委中,其有6人授予了上将,15人授予了中将,另有5人授予了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全军共有53个纵队,在1955年授衔时,当年的各纵队司令员剔除转入地方工作的3位后,被评为大将的有2位,分别是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许光达、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 ,而上将有19位,中将则有23位,有6位纵队司令员为何只评为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组建了四个兵团,四个兵团的司令员分别是肖劲光、程子华、刘亚楼和邓华。十二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资历颇深,1926年北伐时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党代表,红军时期做过红五军团政委,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抗战胜利到东北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1纵首任司令员是万毅,担任司令员8个月,随着大规模作战开始,上级将他换下,调李天佑担任司令员。原本调他到后方军区任职,可他执意要在作战部队,或考虑他是中央候补委员的身份,也或许考虑他是东北籍将领,因此改任1纵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军名称更换频繁,先是东北人民自治军,再是东北民主联军,再是东北解放军(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最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第四野战军)。东北最高指挥者东北民主联军,最初是第一、二、三、四、六五个主力纵队,后来扩充到12个主力纵队。
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野成立5纵、11纵、12纵,此时的东野下辖12个野战纵队。这12位司令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些已经担任兵团司令或副司令、军长,在1952年的评级中,邓华、黄永胜被评为正兵团级,李天佑、刘震、韩先楚、贺晋年被评为副兵团级,吴克华、万毅、段苏权、詹才芳、梁兴初都是准兵团级,只有钟伟是正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