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 琵琶引唐 ·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诗与画的生命史》,陆蓓容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11月即出每一个被抛入人间的赤子,都会经历许多次事与愿违。当他渐渐明白事情与世态总是会被各种因素牵制着,走向它们合力的方向,有时就能知道,自己的努力和愿望,常常轻得算不上一股力量。这种经验给人以机会,审视并歌咏命运。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件乐器,上至宫廷、下至民众,无所不在。”昨晚,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树荟如此形容琵琶的受欢迎程度。2023思南赏艺会第五场以“琵琶丝语”为主题,为观众讲述琵琶艺术从古至今在经历传承、演变后形成的独特艺术魅力。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强盛的历史时期,在其辽阔版图上,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思想的开放、文化的交流,极大推动了文学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不同文艺门类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也形成了崭新的局面。这不仅是诗歌艺术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音乐舞蹈艺术的黄金时代。
新华社武汉7月2日电题:浔阳江头文化公园绘就新“琵琶行”新华社记者徐海波、崔璐穿越千年的琵琶声,在浔阳江畔再次响起。在江西省九江市区长江岸边,三五成群的市民、游客正在晨练、散步,一座古色古香的飞檐亭阁传来阵阵琵琶琴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志鹏 迟晨 汪晴 实习记者 张飞飞 聊城报道说起历史上《阳春白雪》《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等著名的琵琶曲,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其细腻入耳的音色以及张力极大的音阶,成为古代中国乐曲演奏的重头戏。
早起晨跑时,耳机里传出歌曲《琵琶行》,熟悉的歌词,独特的曲调,旋律悦耳动听、朗朗上口。搜索演唱者,原来是90后国风音乐人奇然和沈谧仁,他们迄今已创作了包括《出师表》《爱莲说》在内的60多首高考必备古文歌曲。二人婉转的唱腔,搭配上唯美的曲调,在网络上吸粉无数。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繁荣于唐朝;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昌盛于宋代。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最高水平,那么,这些诗词好在哪呢?近期,人民日报评选出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诗词,再赏古典诗词巅峰之美吧!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不仅是我国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而毛主席笔下的这篇《琵琶行》,可谓是天纵自然,飘洒自如,力透纸背,令人叹为观止,并且据说这是他留给世人的最长的一篇书法作品,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慢慢品味,细细赏玩。
【谈文绎史】作者:邵新(宁波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琵琶素有“民乐之王”和“弹拨乐器首座”的雅称。据传琵琶最早称为“批把”,因弹拨手法而得名: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以其制作材料为木类而叫“枇杷”。
9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三期于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以诗写画意,以画传诗情,节目进一步挖掘“诗画合璧”的创新表达,运用沉浸式动画、诗词朗诵、歌曲演绎等现代艺术形式,在中秋佳节为全国观众呈上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