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战争打响,浙军在两处战场轻松挫败苏军,还夺下了一座城文/无计读史江浙战争发生在军阀齐燮元和皖系军阀之间。齐燮元的军队称之为苏军,因为齐燮元占领着江苏,他也只占领了江苏。皖系军阀在直皖战争落败后便一蹶不振,浙江和上海一旦丢了,皖系军阀的命也就丢了。
阅读提示 |应雄,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早年就对苏浙模式有着深入的研究。最近他看到一些关于苏浙模式之争的连续报道,感到“简单以GDP论英雄”的倾向十分明显,窥一斑不足以见全豹。一股冲动,连续熬夜,写下下面的“万言书”,对苏浙做了一次全面客观的盘点。
44.平定浙江浙江在段祺瑞执政前,一直属于革命党摇摆省。辛亥革命起义,二次革命中立。护国运动,他们积极响应。段执政派杨善德督浙,从此彻底北洋化!PS:浙江省9任督军1.汤寿潜:1911年11月—1912年1月,浙萧山人2.蒋尊簋:1912年1月—1912年7月,浙诸暨人3.
一百年前(1924年9月3日 至 1924年10月13日,历时40天)江苏军阀齐燮元和浙江军阀卢永祥发生“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甲子兵变”。战争结局浙江卢永祥战败。江浙战事画报战争的起因是齐燮元和卢永祥为争夺对上海控制权,也是直系军阀和反直系军阀的争斗。
黄埔军校创建之初,广州大商人陈廉伯就利用自己的私人武装——商团,不知死活地要跟广州革命政府叫板,试图武装推翻革命政府,在广州建立“商人政府”。陈廉伯敢跟革命政府叫板,一来是有钱,二来有英国人撑腰,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汇丰银行广州分行的行长。
细心的人会发现,南京地名带有“标”这个字的有好几个,比如杨公井附近的“三十四标”,黄埔路附近的“炮标”和“马标”,此外还有城东的“标营”、“后标营”。老一辈的南京人还记得,当年三牌楼附近还有一个“三十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