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评论员 伊茂林10月21日,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落幕。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邀请了2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展现了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非遗保护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地方独特地域环境和文化风俗,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原标题:非遗跨界,融入现代生活这两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票房顶流,与此同时,影片里的文化元素也受到广泛关注。《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头曲由一群贵州侗族姑娘吟唱,她们用流传千年的侗族大歌,奏响了文化自信最强音。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苏州古城向北,这里曾因千年元和塘水系环绕,名人雅士辈出,孕育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相城高新区(元和街道),依托苏州高铁北站枢纽,文化产业拔地而起。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新建成的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朱娟】乡村是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乡村振兴而言,非遗的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当下,新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萌生,为河南乡村非遗递上了‘黄金入场券’。在‘文化自信自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激活乡村非遗刻不容缓。
“我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从2002年开始的。当时,中山大学基于传统戏曲和民间文学、民俗领域的研究成立研究所。那年是昆曲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二年,所以研究所叫‘古代戏曲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所’。
李琼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提出了优化供给和扩大需求等总体要求。文旅新消费的内核是精神与物质的融合,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兰州文理学院创排的敦煌舞作品亮相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州文理学院供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方寸砚台,可见大千世界。甘肃洮砚,是誉满天下的四大名砚之一。2008年,洮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项制作技艺,在传承中被不断地创造与更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中英文短纪录片《万象中国》海外传播取得好成绩。图为第一季部分纪录片海报。出品方供图近日,来自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策展人以及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齐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
2月7日,贵安新区党武街道葵林村举办“第三届非遗文化展演”。展演以特色的地戏表演为核心节目,吸引周边众多群众前来观看,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演现场。 陈玉雪 摄。活动现场,六支地戏表演队伍依次登场。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6月6日,一场时装秀在成都拉开帷幕。在光影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丝缎般光泽的蜀绣,以及纹样繁复细密的蜀锦的创新运用。与蜀锦结合的作品(图据活动方)近年来,非遗的跨界联名,早已不再是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