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川成都,春寒料峭,一位身着军装的男子,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一间朴素的办公室,他叫马士弘,是国民党第15兵团起义部队的代表,奉命前来与贺龙元帅商讨部队改编事宜,他并不知道,这次看似寻常的会面,竟会掀开命运的帷幕,让他与失散多年的亲兄弟意外重逢。
马士弘右边是哥哥马士弘,左边是弟弟马识途。5月8日早晨,华西都市报记者从马士弘的侄女马万梅处获悉,她105岁的伯伯马士弘今天早晨七点多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在电话中,马万梅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我伯伯几天前就住院了,今天病重抢救没抢救过来。“马士弘是革命家、著名作家马识途的哥哥。
编者按:据川观新闻,3月28日,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28日19时25分去世,享年110岁。本文作者樊希安,为作家、诗人、出版家,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本文于2021年12月11日夜写于北京首都宾馆。
2024年3月28日19:25,一颗跳动了110年的心脏停止了工作。2010年12月14日,《让子弹飞》成都媒体见面会现场,96岁高龄的马识途参加首映仪式,创作一首七律赠予姜文以作纪念:子弹飞来呈异彩,街头巷尾说姜文。
家族原籍为湖北麻城,明朝末年移民填川,祖辈沿着长江西行,一直来到忠州石宝寨所属的坪山坝,见到这儿前临长江,背负大山,坝长约五华里,为长江多年泥沙冲积而成,土地肥沃,适宜耕作,是一块务农的好地方,于是定居下来,世代相传,日渐发展,沿着山脚建了很多房子,连檐相接,逐渐形成一条半边街,聚族而居。
民国十二年,也就是1923年的时候,我在忠县一家私学读书,食宿都与先父在一起。先父深知匪患根源,向许旅长提出治理办法时认为:匪徒虽众,但绝大多数是农村饥民被裹胁而去,应采取剿抚并用,以抚为主,胁从不问,首恶严办的方针。
中新社成都3月31日电 题:追记马识途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3月28日19时25分,著名作家马识途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一段传奇就此谢幕。“无愧无悔,我行我素”是马老挂在书房的“座前铭”,也是这位长者一生的写照。
他的豁达与传奇,会和他的文字一样,留在我们心中。作者:许晓迪编辑:许 晔3月28日,革命家、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去世。就在两个多月前,农历腊月初三,他过了自己的110岁生日。很多人都还记得,2010年,在电影《让子弹飞》的首映上,姜文笑言:“马老是我的保护神。
“我这一百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巨变,尝够了多少惊险、危难、痛苦、悲伤和欢乐,经受了多年的锻打和历练,养成了处变不惊、乐观看待人生的性格,自然就能长寿了。”当这位106岁的老人被问及“养生秘籍”时,他总会淡淡地笑答:“达观”“提得起放得下”。
据川观新闻报道,3月28日晚上7点25分,我国革命家、知名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去世,享年110岁。作为横跨中国近代文学约百年的文学大家,马识途曾与巴金、沙汀、艾芜、张秀熟四人并称为“蜀中五老”,在川蜀一带有着莫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