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与高血脂密切相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以管理血脂刻不容缓。临床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是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举行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并公布新版药品目录,该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作为复方降脂药,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钙片(Ⅱ)纳入医保。
多年来,在中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高居榜首,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在众多危险因素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至关重要,LDL-C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元凶”,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会引起血管狭窄,终导致心梗、脑梗。
一位网友的问题。冠脉放支架3年,起初一直用“立普妥”,3年后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改用了降脂针“瑞百安”,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0.8mmol/L,去随诊医生又说“立普妥”不能停,因为除了降血脂,还有抗炎抗氧化作用。问到底能不能停立普妥只用降脂针?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2020年约1900万人死亡。目前已经上市的PCSK9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克隆抗体类的药物,包括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药物,这类药物每2到4周给药一次,即可使LDL-C下降50%~60%,另一类是英克西兰,属于小分子干扰RNA类药物,该药物每半年给药一次,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40%~60%。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防止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内皮的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预防冠心病、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是这类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但是,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肝酶升高等肝脏毒性和肌酶升高等肌肉毒性,肝酶升高主要表现为ALT以及AST水平的升高,若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则需要停药,那么,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还有什么样的降脂药物可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