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典籍里的中国》· 天工开物失踪300年,却因一部志书重见天日朱振鑫 金嫣然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写就《天工开物》;今有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致力杂交水稻的研究。尽管相隔300多年,他们却都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造福人民的共同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天工开物”,来源于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涉及工业文明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各门类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等,是记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重要文献资料。
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是一本极为特别的书。按照历史记载,《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末,与它同时期的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但与后两者不同,《天工开物》最初的声誉却来自于海外,尤其是受到日本和欧洲学术界的推崇。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了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无数人赞不绝口,将它描绘成了是一部足可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神书”,但由于书中有“诋毁”清王朝的词汇而被销毁,因此引发现在无数人大肆抨击清王朝阻止科技进步,甚至是让中国的科技发展倒退了原始时代,不知道这些人有几个人真正看过这本书?
惟殷先人 有册有典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典籍里中国第二集《天工开物》本期主要介绍了《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从青年到老年的故事以及通过“禾下乘凉”的这个梦想,将宋应星和时隔三百年的袁隆平联系起来,表明两位科学家想实现天下富足的梦想宋应星和袁隆平的见面,古有《天工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期《天工开物》于昨晚播出,节目中,相隔300余年的袁隆平与宋应星跨越300多年以现代礼仪“握手”,令人拍案叫绝,感受到为了“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朴素梦想跋涉不止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