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武器的悬殊,以及没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掩护,国民革命军最终不敌日军、上海沦陷、烈士殉国。其实早在1935年,蒋校长就带着国民政府的高官来到了大西南,名义上是督促当地的国民革命军和红军作战,实际上是考察哪里适合做战时的首都。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北省与河南省、山东省与安徽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四川省与重庆市之间的区划变迁。从建国初期到1996年,四川省合计有34个县级区划,陆陆续续划入了重庆市管理,进一步形成了重庆市的区划框架。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了战时陪都,在那段历史时期,重庆担负了重要的责任。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的八年半期间,重庆一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
1934年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长征进入西南,蒋介石派大军尾随于后。当时,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如法炮制制造了河北事变,亲日派首领何应钦与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
重庆,简称巴和渝,别称山城、雾都,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兴起,重庆成为了一座网红城市,其独特的地形、重庆人豪爽的性格以及遍地的火锅店造就了这座极具江湖气息的城市,然而重庆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是很漫长的,那就以规划的角度来挖掘重庆城市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97年3月14号,在香港回归的前夕,远在中国西南腹地的重庆,却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个曾经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临时首都的地方,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川省管辖。
在82年前的今天,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行抵达汉口,随即正式向世界各国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自卢沟桥事变发生以来,平津沦陷,战事蔓延,国民政府鉴于暴日无止境之侵略,爰决定抗战自卫,全国民众同仇敌忾,全体将士忠勇奋发,被侵各省,均有剧烈之奋斗,极壮烈之牺牲。
在民国时期,有两位命理大师声名远扬,一位是袁树珊,另一位就是韦千里,二人并称 “南袁北韦” 。他们的命理之说在当时的达官显贵中流传甚广,甚至连国民党领袖蒋介石都曾向他们求问命运,韦千里曾对蒋介石留下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