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为引力子画像半月谈记者 陈席元今年3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学术界轰动:南京大学杜灵杰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报告,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影”。大家在中学物理课上都接触过原子、电子,引力子又是什么?为何给引力子“画像”如此重要?
从筹建之初的“三无”的局面——无经费资助、无资料可查、无仪器可用,到突破国际封锁,自主研发实验装备,罗俊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思想的精密测量物理实验方案,在引力研究中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奠定了我国引力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界此前一直担心地月引力场可能会影响地心轨道方案,这一担心被天琴计划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是不成立的。
4月19日-23日,由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和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主办,南华大学承办的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伽利略—徐光启国际会议举行在衡阳举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姜旭晨探测引力波,研究暗物质,探索宇宙学,这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西湖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落户”杭州的高等研究院——国科大杭高院里,有一群物理学家,正在计划如何在太空里造出300万公里壁长的引力波探测器。
然而,由于引力十分微弱,作为人类最早认识的物理学基本常数,G值的测量精度迄今为止仍是最差的一个。在湖北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坚守防空洞改建的实验室,在艰苦环境下,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和冷清,三十多年如一日,探索着万有引力的奥秘,一次次将万有引力常数G值推向新的测量精度。
思享者·第五十六期︱中科大天文系教授蔡一夫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遥远宇宙中两个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在过去的一个月成了全民追逐的热点话题。引力波究竟是什么?
3月29日下午,“有一种生活叫长沙”——2023百度“繁星大会”城市创作者大会在长沙启幕。百度创作者星球引力场创始人、长沙市新媒体协会新媒体从业人员分会发起人晟龙分享了“用眼睛传递长沙故事,用视觉定义长沙封面”。
观点摘要:² 尽管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分析结果都是对的,但是在量子力学测定的理论上最后归结为海森堡的不确定定理,这一直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² 鲍姆说,真空不是空白,是有很多涨落起伏,是这些涨落起伏影响了微观世界,所以才形成了不可测定。
文章摘要:在简要分析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新兴航天国家深空探测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深空探测所取得的主要技术和科学进展,对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和需要重点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提出展望,为后续深空探测发展提供参考。
红网时刻新闻4月1日讯(记者 罗倩 通讯员 王希文)4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来到武冈市委党校,以《我国深空探测发展现状与展望》为题作科技专题授课。武冈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家和师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
@张祥前1 引力场的来龙去脉引力场的研究是疯子的事情,正常人在引力大量花时间就是神经病,偏偏有一个不信邪的张祥前,且初中学历、并获得成功。我也很神经,引力场理论与张祥前统一场论有很多相似、或一致性,这里作为参考。一、引力场特征与度量。为什么空中的物体会自动掉落到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