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日前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火箭使用的是航天科技集团第六院研制的我国新一代大推力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航天六院被誉为中国的“金牌动力”,中国所有的液体导弹、火箭、卫星的发动机都是由航天六院研制的。
中国日报7月28日电(记者 赵磊)7月26日上午,由全国少工委联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发起的“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活动,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举办。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出征。这是2023年空间站工程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起步一切靠创新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六院副院长贾永刚介绍:“六院近两年的预研经费投入是建院以来的数十倍,取得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六院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方式,努力实现质量、动力、效
中新社西安5月30日电 (记者 李纯)“火箭动力技术的跨越发展带来了航天科技的重大进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数字化副总师陈宏玉看来,航天液体动力是运载火箭等各类航天器的基础与保障,更是航天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0月26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获悉,该院在今天执行的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十七号飞船研制交付了58台主推进发动机和姿轨控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
60年来,从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再到追求卓越、超越领跑的蹒跚、跋涉、腾飞、超越之路,六院创造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10余项“第一”,实现了全应用领域各种战略、战术、宇航用固体动力产品型谱和体系并举,实现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跨越,助推一枚枚倚天长剑横空出世、仰天长啸,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爱国奉献的历史壮歌。
中国日报8月29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获悉,在近日举办的第七届大学生中华老字号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航天科技六院航天弘发航天职大报送的《筑梦航天·红光行》航天研学项目团队与来自全国的178所高校、231个项目团队同台角逐,最终获得了全国总决
12月18日14时30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12名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飞控试验队的队员凯旋。 12月17日凌晨,经过23天地月采样旅行,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预定区域,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