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战斗机,被誉为俄罗斯第三代战斗机的天花板,是在前苏联时期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双发、全天候、重型战斗机。其北约代号为侧卫(英语:Flanker)。前苏联研发苏-27的目的是为对抗1970年代开始服役的美制战斗机,主要假想敌是美国空军的F-15。
苏-27战斗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苏-27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臂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根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进气门,以防起飞和着陆时吸入异物。
前言: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向俄罗斯采购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即苏27-SK/UBK战斗机,掀开解放军空军装备重型战斗机序幕,其强悍的作战能力超越当时歼-8B战斗机,在装备 性能上直接跨入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行列,同时获得超视距打击能力,改变歼-7和歼-8战斗机整体性能落后,独立自主打造三代战斗机歼-10存在前途未卜的局面;
苏-27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首飞于1977年5月20日,两年之后的1979年开始批量生产,正式服役于1985年,是由著名的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一款单座双发战机,该战机的定位是全天候空中优势的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等。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款战机,它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追赶到逐步实现超越的历程,它就是苏-27,相信军迷朋友们对这款战机都不陌生,它那优雅的外形和强悍的性能,即使在服役多年后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都知道,苏-27最初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苏-27的国产化道路上,白俄罗斯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萨莫伊洛维奇搞的T-10那是什么垃圾东西,在设计指标的拟定上就远不如西蒙诺夫日后的T-10S,实际甚至连这个设计指标都远远没有达到,存在严重的气动阻力偏大航程缩水,最大升力系数太低,气动耦合导致小攻角就发生剧烈抖震的问题。
前几天,听两位军事大佬聊了苏-27来华30年,感慨很多。开发了近十年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了达到新指标以及解决试飞中不稳定性,在西蒙诺夫总设计师的主持下对苏-27几乎重新设计,后来证明这种高风险的赌注是正确的,苏联人得到一架值得骄傲的飞机。
苏-27战斗机(俄文:Сухой Су-27,英文:Sukhoi Su-27,北约代号:Flanker,译文:侧卫)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后称: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其设计之初时候便是为了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