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发展乡村旅游,除了立足本地特色外,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坚持村民主体地位,让村民享受乡村旅游的发展红利。一方面,要组织培训,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文旅产业的能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村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和受益机制,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中新网重庆新闻11月28日电 28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博众城市发展管理研究院承办的“2023年重庆文化旅游产业大讲坛”第五期专家讲座活动在渝举办,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创专委会专家委员嘉宾。
“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不仅为乡村发展指明了道路,为乡村带来人气、财气、智力支持,还能实现人文传承延续的魂魄,是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密钥。”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针对乡村文旅提交相关建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积极落实,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各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夜城模式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打造具有夜间特色和吸引力的城市或乡村景区,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消费和就业机会,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旨在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乡村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
11月7日至8日,2024浙江乡村文旅运营大讲堂在西湖龙坞茶村举行。本次活动以“诗意栖居·西湖茶语:景区辐射效应下的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景区与乡村的相互赋能和融合联动,推动乡村文旅的高质量发展和旅游全产业链的壮大。
12月5日上午,河南大学文旅学院、护理和健康学院、中原发展研究院、干部培训中心的专家团队赴长垣市张三寨镇,深入工厂、村庄,调研乡村文旅、食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医疗卫生产业,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家进行座谈,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探究榕江非遗文化现状、地理考量及历史成因等民族基因的基础上,凸现村超“出圈”的人文底座,以及软实力蕴含的急待开发的经济宝藏,深入挖掘出足球-文化-产业双向融会贯通的新时代富民成功范式。为此,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特邀请高校3名资深学者对此作深入探究,以飨读者。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推动乡村文旅融合,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优秀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吃最新鲜的农家小菜,住质朴的田园民居,走一走乡间的小路……暑热未退,文旅“热”度持续攀升,为消费市场再添活力。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开局良好,二季度持续改善。目前已累计建设18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195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北京时间11月15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22次会议上,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7个乡村入选,是本届入选乡村最多的国家。
来源:【人民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当前,随着暑期游到来,去乡村亲近自然、住民宿、品美食,成为众多游客出游之选,也传递出暑期经济新脉动。小村不大,风景如画。
央广网武汉5月26日消息(记者黄玉玲)竹对青山、炊烟袅袅,惬意的田园风光尽显悠然郊野之趣。民宿这一新的旅行居住方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现如今,民宿不仅具有精神家园特质,也兼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专家点评】作者:毕耕(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联合国旅游组织自2021年起发起“最佳旅游乡村”评选,旨在充分发挥旅游在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知识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15个,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