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来自美国的网络数字难民,简直震碎了中国人的三观,尤其是震碎了多年来中国人对美国的常规印象。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中国人了解美国,还是美国人了解中国,主要的渠道是媒体,还有就是那些出过国的人所带回来的信息。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打工人,每天在无尽的循环中度过:早起上班,晚上加班,一周唯一休息的时间只想躺平。我曾经问自己,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头?我想,这不仅是我的心声,也是许多中国打工人共同的问题。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近日,有外媒刊发评论认为,中国外卖平台正在推出“防疲劳”机制,通过限制骑手的超长工作时间、取消超时罚款等措施,降低内卷程度,提升骑手收入,这不仅是平台对骑手劳动条件的关切与保障,有助于让产业更加普惠,尤其在经济转型期的当下更代表了一种时代趋势。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精奢商业观察”网站3月22日文章,原题:从加班打工人到数字游民,中国年轻人寻求“慢生活” 托丽·赵发现自己实现了梦想。这名软件工程师收到字节跳动等公司的热门职位邀约,在北京一家新兴初创企业开始工作。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工人的每周工时达到了49小时,这一数字放在全球范围内,似乎意味着中国工人是世界上最卖力的。这一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开始思考,这种工作时间对工人意味着什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作压力和竞争也随之增加。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精奢商业观察”网站11月5日文章,原题:极简主义胜过奶茶:中国年轻人崇尚“少即是多” 在中国,很多年轻人不再每天喝奶茶和咖啡,而是选择“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和节俭生活,同时活在当下。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远离“996”、白领工作以及传统的成功和地位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