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显微镜下的新物种海珠微瓢虫(2月13日摄)。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俯瞰海珠湿地。南方日报记者 苏韵桦 摄海珠微瓢虫标本。受访者供图南方日报讯 (记者/邵一弘 吴雨伦 通讯员/林荫 刘金林)2月16日,2025年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
记者16日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梦琦 实习生向怡殳 冯莹 广州报道近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 Li,2024)。
显微镜下的新物种海珠微瓢虫(2月13日摄)。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记者16日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新京报讯 据“大湾区之声”微信公众号消息,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2月16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标志着海珠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也再次彰显了广州在生态修复和科研监测领域的卓越成效。
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
2月16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标志着海珠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彰显广州在生态修复和科研监测领域的卓越成效。
南方日报讯 (记者/邵一弘 吴雨伦 通讯员/林荫 刘金林)2月16日,2025年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上,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正式发布,成为近年来第三个在海珠湿地发现,并以“海珠”命名的动物新种。
2月16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 Li, 2024)。
近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Eidoreus haizhuensis Liu & Li,2024)第一次在中国发现此科及物种据悉,此次新物种是在2022年度海珠湿地昆虫调查监测过程中发现并以
近日,丹霞山新物种+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贾凤龙教授团队和韶关学院贺爱兰教授团队分别在丹霞山发现了2个水生甲虫新种(陈氏佐藤淘甲、丹霞阿牙甲)和1个蜘蛛新种(黑盾球蛛)。至此,在丹霞山已累计发现新物种48个,其中包括植物24种、动物17种、菌物和微生物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