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致癌驱动基因变异有很大的关系,EGFR、ALK和ROS1是非小细胞肺(NSCLC)癌常见的突变靶点。但同样的基因突变,疗效却有明显差异,一部分要归因于另外一个突变——TP53,是导致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差的重要因素。
(点击上方视频播放)视频中的患者是多发肺结节,左右两肺各有一个,其中左肺上叶比较大,有15mm,去年9月20日左肺上叶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是浸润癌,当地医生建议右肺结节也不要留,但是考虑到一下切除两个患者承受不了,所以暂时没有手术。
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胡洁教授开出创新药物、全球首个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片的上海首日处方,有望重塑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有治疗格局,助力患者实现更长生存时间、更少脑部转移、更高生活质量的愿望。
罹患肺癌,脑转移,全身多发转移且快速演进的病程进入到命悬一线的昏迷阶段。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将以天来计算。经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专家团队艰难的诊断,确诊其罹患的是有疗效确切靶向药物,堪称罕见的“钻石突变”的ALK融合突变型肺癌。
近日,肺癌晚期患者张林(化名)从湖南回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诊。走进诊室时,他步履稳健,与半年前的状态截然不同。“颅内病灶明显缩小了!”医院综合中医科副主任夏良平告诉张林这个好消息。今年年初,张林曾命悬一线,被送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时已是昏迷状态。
参考文献:Gow CH, Hsieh MS, Chen YL, Liu YN, Wu SG, Shih JY. Survival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the MET exon 14 skipping mutation: A single-center real-world study. Front Oncol.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