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国际妇女节前夕,沂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全县广大志愿者走访慰问沂蒙新红嫂,为她们送上鲜花、慰问品和节日祝福,聆听红嫂拥军事迹,引领广大志愿者以沂蒙新红嫂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立足岗位,担当作为。
当我静静地伫立在明德英像前,心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这位普通而又无私的“母亲”事迹时,不仅抑制不住地流下了两次眼泪!一方面,我为自己作为沂蒙人,到现在才来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也为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性老乡而自豪!
沂蒙红嫂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内唯一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在这座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明德英展室。
在临沂客户端讯7月27日上午,在红嫂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沂蒙四季红嫂纪念碑广场上,沂蒙新红嫂于爱梅将印有“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传递给了女儿高洁,要将爱党拥军的家风代代相传,续写新时代沂蒙红嫂的新篇章。
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张淑贞用乳汁喂养革命后代,而让自家孩子喝米糊……在这里,“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精神代代传承。如何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记者 王鑫 通讯员 韩军)百岁老人张恒修,出生于1921年11月10日,今年102周岁,家住在沂水县院东头镇田家峪村,老人是“红嫂”原型祖秀莲唯一在世的女儿,她继承了母亲乐于助人、甘愿奉献的精神,如今仍精神矍铄,是四里八乡出了名的热心肠。
在院东头镇驻地以西7.5公里处,沂河的支流峙密河的源头,有一个叫桃棵子的山村。相传清光绪年间建村时,因村子四周桃树多,故名桃棵子。桃棵子村虽小,却因抗战时期勇救子弟兵的“红嫂”祖秀莲、被救子弟兵郭伍士复员回乡认母的事迹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