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底的最后一天——12月27日,《廉政瞭望》杂志官网上,展示了一个简短的视频。这个视频告诉大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明确呼吁停止对涉及犯罪行为的人员实施“连坐式”法规限制。如果用法律的眼光来看待,毫无疑问这些行动都属于理智且称得上是有智慧的决定。
本报记者 崔文静 夏欣 北京报道伴随全面注册制的正式起航,投行等中介机构及其所服务的企业们迎来一个好消息,在证监会日前就全面注册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连坐机制”被取消。
南都讯记者宋承翰 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这也是第七个年度备案审查报告。公开报道显示,今年的报告中公布了多起备案审查典型案例,其第一个案例因“连坐”式惩戒而颇受关注。
近几年,考公考编制热度越来越高,尤其疫情这三年,体制内的稳定优势被放大,千军万马都涌向这座独木桥,因此考公考编制的公平性越发越受到关注,取消“政审连坐”呼声不断,反对声音越来越响,引起众多网民的热议,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2023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报告中提到,有的市辖区议事协调机构对涉罪重点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在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进行限制,违背罪责自负原则,不符合宪法精神。
标题:法治之迷:历史画卷中的正义之光尊敬的历史追随者们,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漫游在历史的辽阔河流中,探寻那些被岁月深埋的真相,深思法治与人性的复杂关系。这一次,我们将聚焦于法治的曲折发展和历史案例中的瑰丽画卷。
作 者丨王媛媛编 辑丨巫燕玲图 源丨图虫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中介机构责任将进一步被压实。证监会表示,要坚持“申报即担责”原则,压实发行人及实际控制人责任。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加强能力建设。其强调,实行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不是谁想发就发。
据澎湃新闻报道,继“连坐”做法被全国人大叫停后,最高法日前作出的一份调研报告建议,应规范犯罪附随后果在犯罪人入学、就业及社会活动中的限制,“特别是严格控制对犯罪人亲属的限制和影响,非必要不对犯罪人亲属作出上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的限制”。
连坐制度起始于周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因连坐制度违反了现代刑法的罪责相适应原则,所以在我国刑法领域早已被废止,但在我国民事赔偿领域,“连坐”责任仍然存在。
南都讯记者蒋小天 发自北京 2024年1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既有包括全国人大法工委就涉罪人员近亲属受限制规范进行合宪性审查,叫停地方“连坐”式惩戒等彰显法治进步的举措;也有诸如湖南一未成年人因文身被取消入学资格,温州瑞安市两人未经报备
人大法工委提出,取消犯罪连坐,更能体现现代法治精神,谁犯罪谁受惩罚,株连无辜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对此,许多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认为,犯罪连坐,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措施,当一个官员周围都是“不让贪”的舆论压力,那么就形成了“不想腐”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