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用望远镜自清末以来都是军队指挥官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经历了整体西方进口,到后来的模仿自产,以及现在的全面超越,望远镜可以说是中国全部军工产品的简单缩影。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在进口、自产、超越的这一过程中慢慢地厚积薄发。
最近写望远镜比较多,主要是整理东西,翻出早年收藏的望远镜,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最早期买的那些镜子,当年视为宝贝一般,自然熟悉,后来买的多了,买的容易了,感觉就淡了,而在2010年前后买的一些,甚至基本忘记了。
流入我国的第一具望远镜是明天启6年(1626年)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书,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介绍到中国。崇祯2年(1629年),大学士徐光启奏请装配3具望远镜来测天象,由汤若望监制的望远镜崇祯皇帝还去看过。
一双好的眼睛,可以让敌人无所遁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军用望远镜共经历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六二式、七四式、八八式和九五式,如果算上并没有打算普及的九八式,也可以说是五个阶段。这几款军用望远镜性能和质量依次增加和提高,其中九五式和九八式性能接近,但是两者在使用环境上有着微小的差距。
望远镜是比较早用于军事领域,提起望远镜我们就会想到军用望远镜,但是和平年代望远镜更多用于民用领域。望远镜在军用领域也发生很大变化。很早以前就是用望远镜瞭望远处敌方阵地等地情的,后来发展到各个兵种使用不同的望远镜型号。
二战时期日本鬼子的航空兵专用的7X50“九八式”大望远镜,在日本鬼子各种制式军用望远镜中是比较稀罕的,望远镜7X50规格,大部分材料黄铜制造,在望远镜上有繁多的标识,左边有厂标:“千代光”,“航”,代表航空兵军种专用,“目盛入”这个不知道具体的意思,可能是鬼子日语中带有测距坐标的
望远镜基本构造 一般来说,常规的双筒望远镜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目镜,物镜,中间的棱镜,两个镜筒的连接部分,以及聚焦系统。根据不同的尺寸大小,放大倍率,和用途以及个人喜好,双筒望远镜又可细分为好几种类型(详见双筒望远镜类型一表)。
写了几篇望远镜的文章,很多人私信我,啥样是好望远镜?其实我对望远镜的知识很业余,而自己也是在二十多年前收藏和把玩了一些早期的军用望远镜,这些望远镜现在虽然也有使用和收藏价值,但毕竟都是久远的东西,同一些人的“距离”比较远。
到了这些时期,不单单是枪械武器就连被服、饭盒、水壶等军用品都实现了国产化,比如说,建国之前完全靠缴获日军或者国军的望远镜,也陆续推出了六二式、七四式、八八式和九八式等型号,但要说性能最佳、影响最广的莫过于九五式军用望远镜了。
男人选择有温度原创这是一个军用望远镜中的精品毫无疑问,对望远镜的选择,如果我们抛开对品牌的追捧和对光学成像近乎变态的追求。在普通的爱好者当中,军用望远镜无疑更有吸引力。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我军装备的望远镜应该说几乎都是靠缴获所得。
说明:这是我20年前写的一篇自己收藏望远镜的文章,最近在家里翻到草稿,并打字出来,而又去找了一下藏品,大部分还在,由于前些年事情多,这些东西都有十几年没有动过,翻出来摆在面前,一下子有些百感交集了。近来写望远镜的文章,反响很大,索性把这篇老文章也发出来,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