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与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分别讲述故宫百年历史变迹与雕塑文化变迁发展之后,本期讲堂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讲述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对文化强国建设、对建构国家文化形象、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古往今来,无数名曲佳句写尽黄河磅礴气势、奔流不息。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大河”两个字,足以绵延成一首镌刻着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情感基因的长诗。进入新时代,如何讲好黄河故事?
11月23-24日,由张继钢导演、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史诗《黄河》在泉州大剧院开演。据悉,这部舞蹈作品是张继钢导演对舞蹈和黄河近30年深入思考、酝酿和积淀的结品,是“黄河歌舞艺术”的历史传承,更是以国际化的眼光,整体地关照黄河历史,客观地表现黄河文明。
张中海,山东临朐人,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泥土的诗》《现代田园诗》《田园的忧郁》《混迹与自白》《雁哨》,另有短篇小说《青春墓志铭》《一片光明》,传记文学《一个空战老兵的非凡人生》《黄河传》等。黄河,造就和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培育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华商网讯(记者/王欢 摄影/王警 李杰)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上,黄河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东流,滋养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与英雄传奇。于黄河之滨,隐匿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吴堡石城,它不仅是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典范,更是黄河文化的璀璨明珠,娓娓道来过往与今朝的辉煌篇章。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璨若星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对文艺工作者而言,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弥足珍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切实将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增强人民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是时代使命,更是责任担当。
《黄河》奔涌再至作者:王小东黄河是大自然的奇迹,中国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在疫情退却之际,距首演已3年半的舞蹈史诗《黄河》奔涌再至,以气壮山河之势,一扫疫情三年给文旅产业市场带来的低迷和观众心头的压抑,让人倍感振奋和期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8日讯(记者 廖慧文 通讯员 陈周)8月3-4日,音乐诗剧《大河》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该剧以诗人吉狄马加的同名长诗为文本,以黄河为主线,讲述了从远古到现代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音乐史诗。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两条巨龙般蜿蜒的河流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还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更赋予中华文明超级“两河文明”的本质黄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九曲十八弯注入渤海从远古洪荒到现代繁盛黄河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
中新网临汾11月28日电(记者 左宇坤)三晋大地,苍茫无际,笔走龙蛇。仿佛随便拎起一头,故事便可以无休无止地讲下去。在风光旖旎的汾河畔,在奔腾激荡的黄河中,山西省临汾市这片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形态以多种多样的方式铺展呈现开。
豫剧《大河安澜》是一部聚焦厚重黄河文化的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河、治河的动人故事,地域特色浓郁,贴近普通百姓,贴近真实生活,在近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浓缩了人与河的爱恨情仇、生死较量,展现了以主人公大河为优秀代表的沿黄百姓生生不息、自强不屈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历程,抒发了“千年万年,大河安澜”的满怀期冀和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