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菩萨造像常见有三种:释迦菩萨、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如何从造型上区分这三尊菩萨呢?菩萨和佛是紧密相关的两个佛教概念。佛果的成就,需要依照菩萨行而圆满成就,可以说菩萨(Bodhisattva)概念的出现,最能体现大乘佛教这一核心理念。
犍陀罗地区地处沟通东亚、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交通要道,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波斯人先后统治此地,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多元文化深刻影响了当地佛教,形成了著名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犍陀罗艺术,是一幅希腊与印度文化交汇的绚烂画卷,融合了古希腊的艺术风格与佛教的精神内涵。然而,犍陀罗艺术真正蓬勃发展和传播是在贵霜帝国时期,当时创作了第一批现存的佛陀佛像,它们出现在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
犍陀罗作为古代地理名词, 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紧接着孔雀王朝的没落, 约公元前190年,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征服了犍陀罗,按照希腊城邦的模式重建了呾叉始罗的西尔卡普城,城市格局成整齐的棋盘式,从遗址上仍能看出普通居民住宅、贵族宫殿、寺庙和商业建筑的分布。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罗马人来过。公元前327-325,亚历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跨过了海拔2999米的位于巴基斯坦北部的兴都库什山Hindu kush,也就是犍陀罗文明的所在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并经历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个典型发展阶段。随着小乘佛教的发展,佛教美学图像符号开始形成,至大乘佛教时期臻于繁盛。佛教美学图像符号的建构与佛教义理的发展相辅相成,亦与佛教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