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出轨、财产调查。人员行踪、小三劝退,198XXXXXX(微信同号)。”你看到过这样的小卡片吗?近年来,一些人打着“私家侦探”的名义,以跟踪、偷拍、窃听、GPS定位等方式调查他人行踪轨迹、个人财产、开房记录等个人信息,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私家侦探”敲响侵犯个人信息警钟近日,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宣判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4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3年8个月至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案再次给一些以“商务调查”之名,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之实的“私家侦探”,敲响了法律警钟。
被楼上邻居发出的声响影响了休息,便委托“私人侦探”调查其个人信息,因调查无果要求全额退款?近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调查收集个人信息引发的委托合同纠纷。法院对合同效力作出否定性评价后,当事人自愿达成退款协议,并签署保证书杜绝类似行为发生。
在上海奉贤区法院日前审结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中,“私家侦探”通过蹲守、跟踪、偷拍为客户调查婚内出轨情况,甚至查询开房记录,并将调查资料整理汇总给客户,非法获利10万余元,三名被告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被楼上邻居影响休息,委托“私人侦探”调查其个人信息,因调查无果要求全额退款?近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调查收集个人信息引发的委托合同纠纷案,法院对合同效力作出否定性评价后,当事人自愿达成退款协议,并签署保证书杜绝类似行为发生。
一想到私家侦探,你是否就会联想到影视作品中的形象,穿风衣,戴墨镜,蹲守、跟踪、偷拍,貌似无所不知。不过在现实中,这些做法很可能触及法律红线。来看这样一起案件,有人打着“私家侦探”的名义,接受所谓“婚姻调查、商务调查”的委托,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