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是明代著名医家,江西金溪县人,其父龚信,精于医术,明太医院医官,撰有《古今医鉴》16卷。由于天性较高,尽得其父真传,加上博学宏闻,涉及面广,对中医诊断、本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都非常精通。
自古以来,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可谓是“卓尔不群”,尤其是古代名医留下的经典名方,只要医术精湛,必能得心应手,所处汤药,用之临床,必能随手取效。尤其是医圣张仲景流传下来的诸多方剂,更是博大精深,有一些方剂更是疑难杂症的必备良方。
神医给尚书刘大人开出的药方上竟有砒霜半斤,刘大人大为恼怒,是神医疯了?还是——明朝末年,武清县出了个医生名叫刘汉通。此人擅治疑难杂症,药到病除。在京东一带十分有名,人称“京东神医”。这一年,刘汉通下乡巡诊,走到一户门前时,见这家的媳妇躺在地上打滚,满头是汗。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明朝时期,有一人名叫杨继洲,他是明代著名的针灸学家,世代从医,曾三针治愈痿痹之疾,其一生所学,以及祖传秘方,皆著作于《针灸大成》这本书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3日讯 “济宁州,太白楼,城里城外买卖稠。老运河,长又长,抓中药,广育堂。”明朝中叶,因为运河的鼎盛,地处连接华东华北,中原与沿海的交通要道的济宁,成为商贾云集的繁荣商业城市,中医药行业发达,有药店铺百余家。歌谣里唱的广育堂,是中医药的繁盛时代的门面担当。
明代上海松江,出了一位名医秦景明。他长年在江苏浙江一带行医,医术高超,极负盛名。古代医疗科技水平低下,幼儿出痘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死亡。秦景明在治出痘出疹方面十分拿手,常常能妙手回春救人于危难。他的医学著作至今流传。
仅在公元196年—220年,有史可查的大规模瘟疫就发生了5次: *196年,北方大面积爆发瘟疫; *208年,曹操征荆州遇瘟疫,“吏士多死”; *215年,孙权征合肥遇瘟疫,“吴疾疫”; *217年,江淮流域大疫; *219年,江东地区大疫。
文学艺术家(1)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