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请托办事或其他不法原因给付后,一方当事人以行为违法或违背公序良俗为由,要求确认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并主张不当得利返还。审判实践中如何处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第三条规定,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绝大多数裙子都被穿过了,打开包装后一股难闻的异味扑鼻而来,完全无法再次销售,只能报废。”近日,面对400多件被退回的裙子,浙江金华的网店老板姚先生心痛不已。姚先生查看退货订单后发现,这些订单为集体退货,他直接损失近8000元,还导致网店退货率飙升。
原标题:冰火“仅退款”,何以伤不起?国际商报记者 刘旭颖1400元的洗衣机因无法安装被“仅退款”;买家网购11元的衣服“仅退款”被判赔800元;标价9.9元的T恤被“仅退款”,商家奔波1000多公里与买家当面对质,只为争一口气……最近一段时期,与“仅退款”相关的话题频频上热搜。
因对网购的藕粉不满意,消费者王某在某多多网店连续下单1209袋方便面、781包饼干、396瓶饮料和94罐燕麦片,而在商家寄出或准备寄出商品时又立即申请退款、退货。商家认为王某恶意下单、滥用退货权利,把他起诉到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法院如何认定王某行为的性质?他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