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亮小时候,少年哪知愁?山间河汊肆意玩耍,鸟兽鱼虫与我同游。春夏秋冬皆识心意,风霜雨雪尽为挚友。涂抹一脸泥巴,嘴角上扬爬角楼。顺藤摘得香瓜,哨声嘹亮攀垂柳。房后酸枣引蝉鸣,哪个少年堪知愁?少年时候,少年亦知愁。山路崎岖坑洼泥泞,大河蜿蜒风急浪陡。
《飞起来的村庄》一书就是最好的印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了新意。该书作者马慧娟以朴实的语言和独特的生活体验,用三大章的结构、12万的文字以及儿童的视角,讲述了土生土长在老虎沟的大人、小孩们最终搬迁到红寺堡区的故事,以小见大的笔法深刻阐述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
惟有血浓于水之故乡,惟有诗意温婉之乡愁,令人终生难忘。 徐 剑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余少时,读马致远之天净沙,竟被彼那苍凉悲悯之乡愁掳魂而去。可少年不知愁滋味,古道、西风、瘦马,游子亡命他乡,一骑绝尘而去,断肠人在天涯。却不知那个牵肠挂肚乡愁多轻多重。
海外网2015-03-06 08:19:46海外网3月6日电在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一篇返乡笔记《看沧海桑田,看人情冷暖》在社交媒体走红。返乡笔记让很多人意识到,原来乡愁不知何时起便如影随形,却未曾觉察,经文章点破,舆论引发了对于乡愁的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