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查干湖#想必你一定知道,冬天的查干湖已经成为国内外最为知名的旅游热点和自驾目的地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很多没有体验过查干湖冬捕的朋友不禁会疑问: “捕鱼很值得看嘛?”但是来过的人都说:如果人生不体验下查干湖冬捕,很难明白劳动人民收获时的喜悦与震撼!
天还未亮,渔工冒着冰面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将千米大王从下网眼放入冰湖。 刘新 摄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8日电 题:踏雪寻鱼 新疆福海冰上大拉网再现传统渔猎奇观作者 刘新“出鱼喽!”,随着“鱼把头”一声洪亮的吆喝,被冰雪覆盖的乌伦古湖开始沸腾起来。
“干燥的空气,极度的低温,使前郭尔罗斯大草原上的淡水湖早早封冻,但一场精彩的收获,正酝酿在冰湖之下……”(图片来源 新华社)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冰湖腾鱼”惊艳亮相带火了吉林绵延千年的渔猎文化“查干湖冬捕”成为一个巨大的冬季IP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
央广网佳木斯12月5日消息(记者庞淼 通讯员戴明建 李拥军)随着冬季的到来,又到了冬捕的季节。世代以捕鱼为生的赫哲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捕鱼方式,唯有冬捕最能体现赫哲人的捕鱼技巧。有经验的赫哲人能够在冰封的水下,准确找到鱼活动的区域,并下网捕鱼。
这是我国东北的一项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壮观的捕鱼现场,还会引来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这项渔业生产方式早在2004年被列入了“中华百大美景奇观”,捕捞的“头鱼”寓意着吉祥,历年来还成了人们争抢的“彩头”,一条长约1.35米,宽40厘米的花鲢鱼,重量在23公斤,起拍价9900元,经过激烈竞争拍卖,最后以19万的价格成交,各位网友你知道冰雪的冰面下是如何捕鱼的吗?
下午四点,北纬近50度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已经黑天了。今年元旦假期,这里比往年还要热闹些,在当地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支持下,这座被誉为“北方游猎第一乡”的乡镇,发展起文旅产业,有不少外地人来体验这里的民俗文化,在雪地上起篝火放烟花跳舞,参观村庄新开的康养主题民宿和博物馆。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在吉林松原查干湖,当地的渔民已经开始冬捕。这里渔产资源丰富,保留着最原始的捕鱼方式。来看记者陈春晓今天上午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四支冬捕队 湖上捕鱼忙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的冰面上,这片区域冰层的厚度已经超过了45厘米,完全达到了冬捕作业的要求。
查干湖“冬捕”是一套非常繁复的作业流程,不仅要动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人力,同时还要有马匹的助力,每天作业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那么,查干湖冬捕总共分几步?识冰、镩冰、布网、出网是查干湖冬捕最重要的四个步骤。识冰——这是考验渔把头传承和经验的步骤,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据介绍,冰上捕鱼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渔场的师傅们要拿着一个破冰器,把冰块打穿以后,陆陆续续地把一张数千米的大网撒下去,在冰面上下网,由经验丰富的鱼把头根据冰面的颜色,选定地点后在冰面打好冰眼,把网纲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渐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