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1月24日电 (记者 崔涛) “我是一名老代表,今年两会有一些新想法。”谈起12年履职路,来自雄安新区的芦苇画“技术工人”、河北省人大代表杨丙军说。图为杨丙军正在制作芦苇画(资料图)。李辉 摄在雄安新区代表团驻地,中新网记者见到杨丙军时,他正在整理下次会议的发言。
老家里,有一架山,叫芦草圪垯,长满芦草。芦草,我们也叫芦苇,多年生草本,身形高大,足有两三米,地下茎匍匐横行,粗壮,中空,有节,节上长芽,节下带粉,埋在土里水格淋淋,裸露在外干格嗖嗖,风吹日晒,干起一层老皮。
大家好,我是力哥说农,记得小时候,每年到了夏季,农村坑塘边最常见的莫过于芦苇了,这是一种高大的禾草,具有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茎秆笔直,春季发芽,夏季成长,秋季枯萎,一年又一年,它们出现的地方多是形成芦苇丛,鸟儿在里面做巢,鱼儿在芦苇根下面嬉戏,而孩子们则是掐苇叶为哨,砍芦苇茎秆捉金蝉,到了端午的时候,大人们会采摘苇叶包粽子,所以农村的芦苇是孩提时代一个记忆中的缩影,可是如今为何却很少看见了?
11月28日,昌邑市都昌街道渔洞埠村的蓝杉芦苇苑里,村民们正用三轮车、货车陆陆续续地拉着满车的芦苇运送回村。在道路两侧无垠的田地里,放眼望去遍布芦苇,很高、很深。蓝色的天空、淡黄的芦苇和土地......
我见过江南水乡的芦苇,舒展着墨绿的叶子,舞动着纤细的身姿,丰姿绰约,袅袅娉娉。我见过北方河湖的芦苇,一株株清秀挺拔,粗壮结实,密不可间。但是,朋友啊!你可曾见过戈壁、大漠中的芦苇,它们干瘦凝练,铁骨铮铮;向天而歌,坦坦荡荡。
12月23日,两台农用机在武汉汉口江滩十里芦苇地中穿梭忙碌,一排排芦苇被推倒粉碎。这里每年秋季“芦花”似雪,成为“江城”一景。据悉,经历寒潮的风雨之后,曾经蓬勃生长的芦苇已经败落,有较大的火灾隐患。江滩管理部门及时收割芦苇是对芦苇地最好的养护。
,原生态的长江两岸就是一片一望无垠的芦苇荡,相信60年代出生的长江沿岸朋友都有深刻记忆。那时候,一到晚秋,生产队会派工到各自划片区域收割芦苇,供销社也会全力收购调运,芦苇的收入是生产队一笔价值不菲的收益。
武汉长江边的滩涂上,生长着一片片绵延不断的“芦苇荡”。每年秋季“芦花”似雪,成为“江城”一景。近日,九派新闻记者获悉,由于冬季防火需要,相关部门正组织旋耕机收割江边的整片“芦苇荡”。机器将芦苇打碎落入土中,将形成自然肥料,能为芦苇次年的生长提供养分。
视频:芦苇:从“废柴”到“资源明星”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陈孝武)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河湖纵横、水网密布,是芦苇生长的好地方。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来,石首、岳阳等地的芦苇经历了从“废柴”到“资源明星”的巨变。
12月中旬,阳光洒在洞庭湖畔,波光粼粼,一江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曾经抱着麋鹿点点用牛奶把它喂大的保护区巡护人员杨晓强,踏着轻快的步伐,再次来到了东洞庭湖麋鹿苑。“点点,我来看你了!”远远地,杨晓强对着鹿群招手。点点仿佛嗅到了熟悉的气息,立刻从鹿群中走出,走到围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