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决战》正在热播中,而关于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史实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1948年淮海战役时,华东和中原我军一共出动了60余万兵力,其中包括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共计36万人,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共计14万人,其余10多万人为野战军直属部队和参战的地方军区部队。
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是我军四大主力之一,主要由贺龙的120师发展而来,成立之初的任务主要是保卫党中央及牵制西北王胡宗南,并且在彭德怀的带领下,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以2.6万人成功牵制了胡宗南的25万大军,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力赞扬。
它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其前身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 。1945 年 10 月,晋冀鲁豫军区组建了第一纵队,由冀鲁豫军区第一、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军分区部队合编而成,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 ,统辖第一、二、三旅,直属新基干第六团及直属分队,总兵力约 2 万余人。
中原解放军共7个纵队,哪个纵队的战斗力最强呢?第二、从武器装备上对比:同样因千里跃进大别山,中野的重武器几乎全部丢弃在黄泛区,仅陈赓的4纵较好,有6门榴弹炮、17门山炮,其他6个纵队武器装备都比较差,仅有几门大炮,半斤八两,这也是为什么围攻黄维兵团时,久攻不下的原因,没有重武器攻坚,很难吃掉像黄维兵这种全美械装备的兵团。
引言人民解放军的纵队编制最早起源于国民革命军,后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八路军、新四军采用,起初主要是为了避开国民政府编制限制并适应游击战需求。解放战争初期,为了和“八路军”、“新四军”这样的“军”级番号相区别,同时保持部队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人民解放军普遍采用了纵队编制。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在这场漫长的战争中,四大野战军崭露头角,而每支野战军都有着自己的“王牌纵队”,这些纵队的英勇战斗和卓越表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赢得胜利的关键。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军华北军区是笔者最不了解的部队了。这个区域部队的历史比较复杂,先是属于两个军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军区,后来合并成华北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末期部分直接归中央直属,部分去了西北,因此没有一个野战军司令部,一般叫华北军区野战部队。